拔罐起水泡,通常是停罐时间较长、罐内温度较高所引起,也可能是体内湿气过重所致。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停罐时间较长:如果拔罐时停留时间过长,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拔罐形成的腹压会刺激皮肤组织液渗出,汗液渗出皮肤表面会逐渐出现水泡。拔罐时一般可留置10-15分钟,如果罐子保持超过这个时间,患者的皮肤将无法忍受,可能会出现水泡。对于较大的水泡,建议去医院使用无菌针刺破水泡,注意清洁伤口,以避免感染。
2、罐内温度较高:拔罐前会使用酒精灼烧罐内,如果操作者不熟练,拔罐接触皮肤时罐内温度过高,会灼伤皮肤,导致皮肤烫伤,组织液渗出可导致表面起泡。此时应及时停止拔罐,避免加重水泡,患者还可多伴有灼痛、红肿症状。此时可外用烧伤喷雾剂、湿润烧伤膏等药物。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无菌针挑破,再进行消毒处理。
3、湿气过重:拔罐时出现水泡,也可能是表明体内湿气严重,湿气受拔罐刺激从体内渗出。如果水泡中有血,则应视为内部有热的表现。不同颜色的水泡代表不同的疾病,例如紫色和黑色代表有瘀血、气滞的情况,如果瘀点或血泡呈灰色、苍白,则认为是虚寒湿邪。此时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应避免搔抓水泡。
拔罐后患者应注意休息及保暖,不熬夜,注重清淡饮食,不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蒜等,还应戒烟、戒酒。若人群在拔罐后未注意保暖,不慎感染风寒,应及时前往医院中医科就医,由医生进行切诊、望诊等了解病情,遵医嘱应用感冒灵颗粒等药物。
标签:起水泡,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