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五>生活百科>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4-08-14 17:25:14 编辑:join 浏览量:591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耿耿桑梓情,拳拳赤子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段词句乍一看,觉得诗人贪图元夕欢腾,世间欢乐,沉迷于情色,流连忘返于都市,其实这段词句的另有深意,诗人在借情抒怀、借情言志。

一、这段词句表面理解为,经过千回百转的寻觅,却猛然发现,令自己情动心仪,九转回肠,辛苦追寻的女孩,就在自己不远灯火稀疏,人影绰绰的地方,顿时喜上心头。

二、这段词句折射了诗人仕途的烦恼。诗人之前著有《美芹十论》、《九议》,进表战守策略,与当政的主和派相怼,政见不合被弹劾解职,致使壮志难酬,终日郁闷寡欢。

三、这段词句述说了诗人报国之心不灭,壮心不改的心念。诗人虽然报国无门,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而是把满腔热情寄寓诗词之中,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幻想有一天能天降重任,收拾旧山河。

四、这段词句表面妩媚美艳,背后却字字带痛,字字带血。反映出诗人的痛苦,诗人的渴望,诗人的悲哀,诗人的无奈。

有的人认为辛弃疾这首词描写的是儿女私情,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鉴赏一首诗词,不应该只是寻章摘句,更要重视创作背景,往往能发现更深层次的境味。

《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正好写于辛弃疾刚从北方投奔南宋。时逢金兵驱境,南宋王朝却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偏安一隅,终日纵歌舞以享乐。时人有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稼轩胸怀壮志,空有一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是极其矛盾的。如若将此词解释成儿女情长,或许可以,但此时词人与南宋贪图享乐之人有何区别?

众里寻他千百度

大凡寓情于景的诗词都有言外之意,这首词也不例外。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当时掩饰的太平之象,而下阕则写的是自己无心赏景,而是为了寻找一个身影。如果把这首诗上升到政治层面,似乎许多矛盾之点就可以解释地通了。

有人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这里的“他”是指韩世忠或岳飞,亦或者是自己,这点只能猜测而不可详知了。

在没有作序的情况下,我们能推敲出一首诗词的言外之意,最多只有十之八九,剩下一二除了作者谁都无法下定论。这也是争议的来源之一,俗话说各花看各眼。

除却背景不谈,今人把这首诗作为情诗看待,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引用名句,还想表达的是自己的心声。

这是辛弃疾最为柔软的诗。

梁启超评价:“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1 出处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元宵节,这夜称元夕或元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古人约会的情人节。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2 “那人”

这是个热闹的节日。

灯光,像一阵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姹紫嫣红。

焰火,像满天星斗被风吹落,纷乱如雨。

佳人,华美的车马载着盛装华服的女子,欢声笑语,仪态万千,暗香飘忽。

欢歌入乐,彩灯起舞,月光流转,流光溢彩,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然而,

这只是个铺垫,词人之意不在此。

很喜欢“蓦然回首”,仿佛命中注定,心意相通。

踏遍红尘,疲累倦极,转个身,不偏不倚,恰好遇见,惊喜而欣慰。

很喜欢“那人”,世间独一无二,阅尽沧桑,偏就是你。

不在华灯盛放之中,不在歌舞升平之场,却独自站在那远离喧嚣,铅华散尽的灯火零落稀疏的角落。

不随波逐流,不追慕荣华,甘于寂寞,宁静淡泊,不食烟火,遗世而独立。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经 郑风》)

3 境界

王国维将这四句比作“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的最高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孤独与迷惘。

“衣带渐宽终不悔”,是追寻与奋斗。

“蓦然回首”,便是努力之后的豁然开朗,水到渠成。

若形容爱情,唯这一句最佳。

那一定是心意相通,兴趣相投,知你不喜热闹,便在安静处等你,只须你一回头,便能看到,我一直在这里。

于词人辛弃疾而言,却另有深意。

“那人”不随众,不附和,独立安静,自有一种人格魅力。

辛弃疾,一生致力抗金,沙场驰战,却屡受排挤,宁可寂寞,赋闲在家,也不趋炎附势,与小人同流合污。

辛弃疾以“那人”自喻,表明自己不可动摇之意志和独立纯洁之人格。

这几句词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名作《青玉案》,原作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写的元宵灯节,在唐宋时是观灯赏月的好时光,也是恋爱中男女私期秘约的好时机。这从宋代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可看出。

辛弃疾的这首词,上片渲染元宵灯节的一片热闹繁华景况,下片先写众多丽人纷纷攘攘,然后就是这几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个抒情主人公在人群中千百遍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好像没什么希望了;忽然,两眼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分明看到她了,是她!是她!

原来她在这灯火冷落的地方,还未回去,似有所待!

发现意中人的一瞬间,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寻觅的辛苦与失望,期待的焦急和失落,一并汇成刻骨的甜蜜,这狂喜的幸福,给他一整个世界他都不愿交换。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风格多样。本词风格偏婉约,情思细腻深沉。幸福而又心酸的境界,跨越时空,至今令读者感同身受。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对这几句词有新奇的解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在此,王国维先生把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人表达爱情的词截取出来,编排在一起,贴切地表达自己对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需要经历的三种境界的理解。

把辛词的这几句词的境界称为第三即最高境界,即在苦觅不遇时不经意间偶然得之,当然,这偶然得之的背后是不断的精进与积累。

这是王国维先生借词喻事的精妙解读,当不是辛词原意。他自己也说,这样解读,还怕原词作者不答应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问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怎么正确的解读这句诗?

........

前言

辛弃疾青玉案里的这三句本来就非常的有名,后来又被王国维先生奉为人生三境界之第三重境界,就更加惹人注目。

一、王国维的解读

读过人间词话的人,一定知道王国维三种境界之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不过王国维只是”自己“看出三种境界,并没有说作者一定有这三种境界,因此王国维说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注:蝶恋花作者有欧阳修、柳永两说)

按照王国维的说法是,这一种境界是人生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感悟。

二、辛弃疾的本意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结语

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成功必须经过千辛万苦的磨难,也只有经历过这种磨难,结果才越发的珍贵。这也就是王国维的第三种境界。

无论是追求一份感情、一份事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许过去的你还没有把她感动,或许这份事业你还不能驾驭。因此得到时我们才会被感动,才会永远忘不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时刻。

晚清谭献的《复堂词录序》里说过

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向之未有得于诗者,今遂有得于词。 。

@老街味道

这句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用对比和反衬的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该词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烟花四射、灯火辉煌、凤箫悠扬、皓月当空、鱼龙灯舞奇丽壮观。男骑高头大马、女乘雕花豪车、穿着被熏香的衣服,姑娘们的饰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们成群结队、笑语盈盈的走过。但就在这“众里”,却没有作者要找的“他”,“千百度”的寻找后竟在“灯火阑珊处”独立。突出了“那人”孤高幽独、淡泊自恃、不同流俗的性格。

二、先抑后扬,语言凝练。

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蕴涵了太多太多的情感。茫茫人海千百遍的寻找,千百次的失望。而就在“蓦然回首”间的“灯火阑珊处”却意外的看见了他,怎不令人喜极而泣,泪落涔涔。

这首词写于作者在江西上饶被迫辞职之时,词中所说的鱼龙舞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仕途之故,所以词中“灯火阑珊处”的他也许就是作者自己。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转角遇到爱!

元宵节在古代是重要的节日,而且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情人节。在这个节日全国放假狂欢,政府组织张灯结彩,人们可以走出家门,观赏花灯。在这个节日,青年男女们可以大胆地示爱求爱,所以这是个浪漫的节日。

中国的诗人们喜欢写元宵节,因为平时的日子太清苦,好多时候都要宵禁,晚上不能出去,好不容易有这个浪漫的节日,所以诗人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其实,写元宵节的优秀诗词很多,本来辛弃疾的这首词算不上太优秀——我是说,如果没有他的最后一句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这首词也只能算的上中人之姿。而正是这句话,因为高度凝练地写出了人们所共有的情感,所以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在欣赏辛弃疾的这首词之前,我们可以来欣赏下其他词人的元宵节词。

比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当然也有人说是朱淑真写的。这首小词就是写出了元宵节的爱情。我们再来看看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个是元宵节 的爱情的悲歌。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辛弃疾的这首词: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的宗师,是和北宋的苏东坡齐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骨子里是个大英雄,虽然始终没有实现英雄梦,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是带着收复失地打回老家去的梦想的。但最终英雄梦断,英雄末路。辛弃疾在临死前还大呼三声,杀敌!杀敌!杀敌!所以,我认为,辛弃疾的词,始终是埋藏着他的英雄梦的,虽然他的好多词是以非常婉约的风格出现的,但实际上,还是在表达他怀才不遇英雄末路的悲哀的。这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叫做寄托,所以,好多专家说辛弃疾的词寄托遥深,就是这个道理。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美好的夜景,也描绘了元宵节的晚上,盛装出席的女孩子们,他们的美丽和欢乐。我们试着用现代诗歌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东风来了,没有带来繁花似锦的春天,

却出来了漫天的烟火。

这个晚上,下起了流星雨。

香车,美女,一路芳香

明月挂在汴京城的晚上,

远处的箫鼓,闪烁的灯火,

今夜注定无眠。

女子头上的饰物,闪着芳香

白衣胜雪的日子

藏着我一生的绮念。

我找了很多年,走了很多路

去寻找那个姑娘。

汹涌的人潮中,

左边是繁华,右边是喧哗

走过了那个街角,我看见她,

在温暖的灯光中,笑容如春。

其实,这首词的上阙没什么太好的地方,无非是写元宵节的热闹和繁华的场面,这首词最好的是下阙。下阙写了好多漂亮的姑娘,她们笑容如画满面含春。但她们都不是我喜欢的那一个。我曾经走遍千山万水,经历了万恨千愁的缠绵与思念,就是要找到她。多年寻找无果之后,却在这个晚上,在汹涌的人潮中,在一个转角灯火璀璨的地方,找到了她!

其实,人类活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寻找。寻找自己的理想,寻找自己的希望,寻找自己最爱的姑娘。但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意的事情呢?也许有的人一生失望,也许有的人在生命的最后,才找到自己最爱的人。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所以,辛弃疾在这首词中,隐秘地表达了自己的梦想。辛弃疾是主张抗战的,主张抗金的,但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辛弃疾梦想有一天能实现梦想,就像突然间遇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姑娘一样。

这一点,王国维先生看得很清楚。王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个第三境,就是说,在人生经历过无数努力无数次失望之后,成功突然到来。这种喜悦是无以言表的喜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词,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现代的百度公司就是很巧妙的借用了其中“百度”二字,结合“寻”字,体现百度的搜索引擎功能。

这句词的字面意思是: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突然不经意间一次回头,却在灯火稀疏的地方发现了她。

题中这一句单纯理解没有特别的深意,需要结合上下阙来解读,原词如下图:

全词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独到,文心之苦。

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干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不灭。

所以结合全词来看题上这一句包含了三层意思,不知道我领会的是不是过分解读。

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高雅淡然。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与哲理,这种哲理与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不知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一起探讨吧。

中国古代的诗词,内涵很丰富,政治、历史、哲学、人情世故等等,往往是一勺烩,比如问题中的这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既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也有着深厚的哲理。

中年以上的朋友,可能都还会记得妈妈当年拿着剪刀找剪刀,拿着尺子找尺子的情景,每当回忆起这些,既温馨又心酸,温馨的是母亲持家的辛劳,心酸的是妈妈渐多的白发。当年妈妈为什么剪刀明明就拿在手里,却还要到处去找?这就是灯下黑,我们对身边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会产生认知疲劳,甚至会忽略它们的存在。

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外、向远处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思维模式,中国有句俗话,叫“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是这惯性思维造成的结果,我们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东西,《庄子.大宗师》里就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典故,鱼儿在有水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水,水干了,才知道离不开水,然后再抱团求生,不亡以待尽,所以最后庄子用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不如相忘于江湖”,真是用心良苦。

“灯火阑珊”和“光彩眩目”正好相反,“阑珊”就是指稀稀拉拉很不起眼的意思,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真的一点都不假,绚丽的色彩,极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而正是这些绚丽,将我们从真正的目标引开了,而且越引越远,最后彻底迷失掉。

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有时候最高明的道理,往往就隐藏在最平淡之处,唐朝有一位比丘尼,叫无尽藏,她参禅悟道以后,作了一首诗说:

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诗中前两句,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情景何其相似,这类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可以找到例子,诗的后两句,对应的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以通过这些,我们就要学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因为我们最需要的,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作于诗人临安任职的孝宗淳熙元年。

《青玉案·元夕》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着力渲染了元夕节的夜晚,全城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景象。下阕则重点写穿着漂亮衣服与戴着华丽饰物的女子,她们一路欢声笑语,一路衣香飘飞。

●对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解释,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那些一路欢笑一路飘香的美貌女子,以及全城灯火辉煌的热闹场景,都不能让诗中的“他”动心,诗人一直关注的却踪影难寻的“他”终于出现,就在“灯火阑珊处”,诗人兴奋喜悦之情已经跃然纸上。

第二种:这个“他”,是诗人用前面的热闹场景烘托和渲染出来的,诗人以此来说明这个人的与众不同,不入俗套,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与操守,这也是暗喻作者自己当时被朝廷冷落,不受中用的感受。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的“第三境界”,可见诗人的寓意之深刻和构思之精妙。

标签:千百度,蓦然回首,众里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5.com/life/23647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