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养生应注意保护阳气,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春季人体皮肤毛孔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马上去除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避免疾病的发生,首先要消灭传染源,并使室内空气流通清新,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同时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季调养,肝胆相照
依照中医五行及脏象理论,春天是肝脏气血旺盛之时。”
肝”是人体五脏之
一,其功能藏血,故有”血海”之称。
健康的肝,能够舒筋活血,排毒泄浊,帮助脾胃运化。
所以肝脏功能好的人,必然筋骨坚韧,眼睛明亮,指甲有光泽。
肝脏机能的盛衰在春季特别容易彰显。
譬如皮肤枯干、多斑、脸色偏青、双目昏黄发赤、头发干燥、眼耳昏迷、指甲呈绿色、手指根部泛红、手掌呈灰色等这些现象,都表示肝脏机能有偏差,要特别注意肝的保养。
古人讲:”肝胆相照”,肝不好伤胆,胆不好伤肝。
肝好的人有魄力、有精神,思考集中。
但是肝不好,会影响胆的作用,从生理影响到心理,使人容易胆怯,胆怯的人,处理事情容易踌躇,一踌躇不前,就是无胆了!所以养肝可以壮胆,这个”胆”包含身体的、以及心理的”胆”。
此外, 一个脾气不好的人,通常肝也不会太好。
因为心不够轻, 身不够松,所以难以轻松,容易上火。
养老信息网小编提醒老年朋友:如果不知修养之道,长期累积,心硬造成身硬,最后就形成肝硬化了!相对地,肝功能不好的人, 因为眼不清,目不明,容易疲倦,思维紊乱,所以也容易急躁发怒。
身心是相互辉映的,要特别注意!
肝胆不顺者,在春天用心调养,最能达到修复作用。
除了多吃点酸味及绿色蔬菜,练气更是直接有效的调养方式,其效果非常微妙,生理上可以帮助我们直接调活肝脏,练着、练着,也能由生理而进入心理,再由心入身, 两相辉映, 相辅相成,使我们的内外都达到平和!
春补酸绿,浓淡合宜
春天耕耘,从缓和中慢慢滋长新的生命,古云:”一年之始不犯杀”,就是告诉我们,春天应当顺应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气象,不犯杀气。
也就是说,我们做所有事情,努力的方向,不要对任何东西造成毁灭的结果。
各行各业,所行所为,最好都朝向”生”的领域去下功夫。故饮食也以不杀生为原则,若能完全素食就更理想了!一则以养生,一则以养德。若能如此做到,便能顺着天地生发之气,身心蓬勃发展。
中国人的饮食养生原则讲究浓淡适中。”浓”则过头,”淡”则刚好,但是也不能淡而无味。当浓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回归于无。
因为过浓造成积压太多,会产生反弹现象,此时就得归零, 不能再继续吃,不然就受伤了,先停一段时间,直到浓度变淡了,才能开始再吃。保持淡而长久,才是最合宜的养生。
春天特别适合吃点酸,因为”酸”入”肝”,春天为养肝最佳时节。
所以,适度的酸有助于调理肝脏功能,但千万不能酸过头,过头反而又伤肝了。
春天也要多吃绿色蔬菜。尤其对一个有心锻炼的人,饮食愈清淡愈好。蔬菜可以让人情绪稳定,保持常态,不易暴躁。一个随时保持心情平和的人,才能轻松地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功补。”饮食固然要注意,但最重要的还是自我锻炼。古时候的修炼家, 修到最后,愈吃愈少,但仍身强力壮,可见食物在精不在多。
中国老祖宗早已明示,素食乃养生天机。
许多古人的养生观沿用至今,仍历久弥坚,如:不烂不食、不透不食、不熟不食等,饮食烹调除注重色香味,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其化力,使养份能充分被吸收,深入滋养脏腑,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夏季主散布,宜清补,重在养心
夏季其养生的原则是令阳气振奋、达到鼎盛。
通俗来说,春季阳气生发萌动,到了夏季开始需要进一步振奋阳气、使阳气达到一年中的鼎盛状态,
如何才能较好的振奋阳气呢?
首先,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再次,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所以此时衣着当以轻便透气为要,能方便身体散热,又不至于影响排汗,而且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不宜过冷,更不宜夜晚露宿。
其次,饮食有节,忌生冷厚腻,夏季虽然气温高,但万不能过多贪食寒凉而伤及阳气,此时阳气被伤,秋季则会多生腹泻等肠道问题。
也不可过多食肥甘厚腻,往年此时兴起的街边大排档,煎烤烹炸各类肥甘厚腻加上冰镇啤酒,都是健康大忌。
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则心脏搏动会出现失常。
中医认为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最后,多进行户外有氧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生命在于运动,尤其在阳气需要振奋的时候,足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损阳气。
夏食清淡,以养肠胃
天气炎热时,身体机能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
这时,吃东西要特别注意:第一,要少吃。
因夏天动得多,人易感觉饥饿,饥饿使人狼吞虎咽,吃了也不知道饱,容易饮食过量,造成消化不良,反伤脾胃。
所以,吃东西要慢一点,如此也不会吃太多。
第二,少吃荤腥。古人讲”勿食肥浓,以养肠胃。”夏天饮食清淡,才能保持身体轻松,吃得太油腻,有如火上添油,体内燥热,反而令人难受。尤其很多荤食,譬如鸡、鸭、鹅等,皆为”发物”,会加强我们身上原有的毛病。
譬如本来只是肚子有点胀气,吃了荤肉气之后,肚子胀得更加难受,到最后送进医院,实在划不来!尤其一般人吃了”发物”,因体内有火,特别想喝冰的饮料,一边大吃,一边灌冰水,身体觉得爽快,但炙热的内火容易引发高涨的情绪,甚至于情绪变得焦躁,易发脾气。
中国人的养生之道,讲究”治因胜于治果,治本重于治标”。要想彻底改变身心,就要从日常生活的习性改变开始做起。
不少人曾问:”养生就不能吃冰吗?
夏天好热,不吃冰太痛苦了吧!”其实,冰不是不能吃,但要有方法。
首先,吃冰不能急,先在口里含一下,等到温度调和了再下肚,就能减少冲击力。
其次,运动完绝对不要马上吃冰。
因身体舒畅,里外温暖时,冰物一入肚,五脏六腑瞬间紧缩,不但难受,也不健康。
而且,体内会燃烧得特别快,反而觉得空虚,又吃更多食物来补充,最终不瘦反胖了。
养生的饮食及锻炼,可使人体的消化、吸收及运化功能变好,身心平衡,体态轻盈,让人活得健康又健美!
夏火炙心,以苦降之
火力旺盛的夏天使人容易上火,修心有助扑灭心中的无名火,练身有助调和身体的火气,饮食则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达到水火交融的效果。
饮食方面以清心补气,消暑排毒为原则。在大自然的领域里,每个季节生产的蔬果都不相同,自有其道理。俗话说:”夏日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许多古人的智能与四季养生环环相扣。夏天适合吃点红色食物,西瓜颜色通红,水分充足,又是夏季盛产,完全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最佳养生食品。吃东西尽量以当季食物为主。
但现在农业发达,许多蔬果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然而,夏天吃西瓜身心舒畅,冬天吃西瓜感觉却不是那么舒服,其原因大家可用心感受。
夏日里, 不管身体或心境,太急燥,会如大地般干燥枯裂,不易调和。
同时,夏天属火,火热便燃烧心,心神一乱,燥上加燥,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夏天要多吃点带苦味的食物。
一来,苦味食物大多属凉性, 二来,苦味对应心脏,吃苦可以养心。
但不能因为吃苦好就猛吃苦,若是过头,累积在体内散不掉,还是会有问题。
吃苦有两个层面。一则是食物的味道,二则是心境的苦。除了吃东西要吃点苦,心里头也不排斥受点苦,带一点苦的感受去体会生活种种,才不会让自己变得特别辛苦,最终也才不会吃苦。
一个真正懂得吃苦的人,才不会吃到苦头;从来不愿意吃苦的人, 终究还是要吃苦头。
所以我们最好是先去找点苦头来吃,才能先苦后甘,苦尽甘来!
秋季主收敛,宜凉补,重在养肺
秋季是由热转凉的季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应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秋季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
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秋凉袭人,稍食辛辣
随着秋意转深,大地阳气渐减、阴气渐生,于是草木凋零、万物蛰伏。
此时外在环境凉爽,更要注意体内保暖。
因此,饮食非常重要,首先要避吃生冷,以免产生滞留现象,造成消化不良。
所以若吃生冷的果蔬,之后最好再吃一些热食,以免肠胃出问题。
每个季节生产的蔬果都不相同,自有其道理。古人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所有的食物都与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有关系。
所以,吃东西要顺着自然的节奏,才能做到最好的养生。
秋天属肺, 适量吃一点辛辣,可以刺激肺脏运作,强化肺功能。
有些人本来就肺气不足,因身体的自然反应,味觉上对辛辣食物可能会产生排斥,但到了秋天,多少得试着吃一点, 替肺加把劲!这时如果还是完全不吃辣,就错失良机了!所以秋天饮食不能无辣,但也不能太多,过度辛辣也会伤肺,一切都要中庸之道。
此外, 秋天以白色食物有益于养生,譬如筊白笋、山药、白萝卜、金针、葡萄柚、水梨、白木耳、栗子等都是此季上选食材。
合于时节的饮食习惯可使体内的运化与外在大自然的节气相互辉映、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一般人行住坐卧、吃饭睡觉,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习惯, 时间到了就吃饭、睡觉,没有特别的乐趣。
中国人尤其务实,很少像外国人一样, 吃顿饭也要来点烛光、鲜花,讲究情趣,尽情享受!其实,我们不妨在生活里培养”爱”的感觉,不但爱自己,也要去爱别人。
所谓”爱人如己, 爱己如人”,当我们懂得爱别人,回过头来也就更懂得爱自己了!
冬季主收藏,宜温补,重在养肾
冬季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
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在精神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
?
起居则强调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而衣着不宜过少过薄、这样易感冒耗阳气,但又不宜过多过厚,这样皮肤毛孔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总之,冬季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
冬季饮食要遵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冬季西北地区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而长江以南地区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干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冬日阴冷,避寒就温
冬天要”避寒就温”,穿衣注意保暖,也不宜吃生冷食物。由于天气变冷,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冷淡下来。
所以中国人发明火锅饮食文化。
冬天一到,大家围炉吃火锅,用温暖聚拢人气,亲戚、朋友,不管熟不熟,凑在一起,就像家人般不分彼此,感觉十分热络,心也温暖了起来。这是中国文化中甚深的学问。
以五行来说,冬属水,对应色为黑,故食物应以黑色为主,如黑木耳、黑枣、当归、黑豆、黑糖等,都是调制冬令食品很好的素材。
所以,许多冬令药膳皆以黑色为主。然,冬令进补大有学问。身体每个脏腑,新陈代谢皆有一定速率,冬天大补,易造成身体负荷,减缓正常代谢。
肾脏本有排毒作用,补过头则造成囤积,会有上火、舌头破、头昏脑胀、身体不对劲的情形,当体内毒素无法排除,肾脏就会出状况。
但,冬天必须让肾脏储存热能,也不能不补。故”只宜小补,不宜大补”乃冬季养肾原则。
养老信息网小编发现事实上,”补”之目的在取得平衡。
因天冷,身与心都紧缩起来,补充热量,有助舒展身心,这是补的用意;并非不论身体状况,吃一堆营养品,补过头反坏了身体。
然而,最好的补品并非食物。
从前洗肾多是年纪大者,但现在许多年轻人也步入洗肾的行列,主因就是环境中充斥太多化学物质,人体吸收进去却排不出来,日积月累便造成肾功能衰竭,于是只好依靠机器来洗肾,但从锻炼的角度来看,用”气”洗完全无副作用,可说是人体最好的补品!有些洗肾患者透过锻炼,在几年间从一周洗三次慢慢减为一周洗一次,持恒锻炼,搭配合宜饮食,恢复肾脏功能指日可待!
中医养生的禁忌
1、老了才养: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
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2、病了才治: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
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3、饿了才吃: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
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
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膜,而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4、渴了才喝: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要。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经缺水到一定程度。
临床发现,不常饮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的机率会明显高于有饮水习惯的人。
标签:养生,四季,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