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冬季以来,西安相继出现了多例出血热病例。
在近日的朋友圈中,我们可发现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在网络上大肆散布“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的言论,令市民人心惶惶,也让西安草莓农收入锐减、损失惨重。
12月20日早上,央视财经已辟谣,称出血热与草莓并无关系,吃草莓并不会导致得出血热!
图源:微博截图
一句简短的谣言,足以在农业领域搅起“腥风血雨”,让辛勤劳作一整年的农民血本无归。故此,对于谣言,广大人民群众应擦亮眼睛,不信谣、不传谣。
而回到“出血热”话题,这个有着吓人名字的疾病到底是什么?
对人体又有哪些危害呢?出血热何以让广大人民群众闻风丧胆?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乙类传染性疾病,由汉坦病毒引起,多发生于我国北方地区。
近些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内蒙古、浙江等地的流行水平较高。
来源:Emerg Infect Dis
出血热由鼠类传播,人体接触鼠类的唾液、尿液、血液等分泌物时,或皮肤遭受鼠类啃咬时,老鼠携带的汉坦病毒就会转移到人身上。
据陕西疾控,出血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0月-1月,会出现一个高峰期,4月-6月(或5-7月),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不过,出血热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一旦患病后,患者早期会出现发热等类似流感的症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休克、出血、肾损害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出血热可分为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
在发病早期,判断是否患有出血热,除了测量体温外(出血热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8℃-40℃),还可检查身体是否存在“三红三痛三反常”症状,“三红”即脸红、脖子红、前胸红;“三痛”则指头痛、眼痛、眼眶痛;
而“三反常”是指退烧后,病症加重,即使不吃不喝,人也会出现水肿现象。
如何预防出血热?
1、做好灭鼠、防鼠工作。
由于鼠类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做好灭鼠工作,以尽可能消灭传染源。
2、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群众应提高出血热的预防意识,不要接触老鼠及其尿液、血液、粪便,被老鼠啃咬过的食物不要食用。
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容易出没的地方活动,在野外就餐时,食物应用袋子密封绑紧,避免食物被野生动物啃食。
3、接种疫苗。目前,我们已有非常成熟的出血热疫苗,接种后人体可形成持久稳定的抵抗力。建议在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市民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值得强调的是,凡前往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工作等活动,均可接种出血热疫苗,一共接种三针,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
YZ Zhang , YZou, ZF Fu, Alexander Plyusnin. Hanta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Animals, China.
Emerg Infect Dis, 2010, 16 (8): 1195-1203
标签:出血热,草莓,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