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五>生活百科>婴儿哭闹怎么办

婴儿哭闹怎么办

2024-06-21 01:07:29 编辑:join 浏览量:574

婴儿哭闹怎么办

1宝宝爱哭闹的原因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

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

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

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

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

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

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

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

宝宝痛苦地哭,多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

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

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

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

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

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宝宝因情绪不良而哭。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

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

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

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

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

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宝宝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

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

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2婴儿哭闹怎么办

襁褓法

有人认为紧紧包裹起来会让宝宝哭得更厉害,其实不然。

因为宝宝在妈妈的子宫中是被紧紧包裹着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来,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宝宝也有技巧,不要把宝宝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蜡烛包”。应该尽量把宝宝的手臂裹紧,而把腿放松,否则会影响宝宝髋部发育。

侧卧法

宝宝哭闹时,许多父母习惯把宝宝仰抱,但仰着会让宝宝有一种往下掉的感觉。

做法:安抚宝宝时,不要让宝宝的脸对着妈妈的胸口,闻到母乳的味道会让他更容易哭闹。

正确的方法是让他脸朝外,侧卧,让宝宝回到在母体中时最传统的姿势。

嘘声法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9个月,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声音——— 妈妈的心跳声,肠胃蠕动的声音,血液流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还有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丰富的声音。

做法:在宝宝耳边不断地发出“嘘”声,宝宝哭得多大声就嘘得多大,这同样能让宝宝迅速安静下来。

在宝宝的语言里,嘘声就表示“我爱你”。

摇晃法

宝宝在充满羊水的子宫里时,其实一直都在晃动着,无论妈妈是在走路,坐着看电视或是睡觉时翻身,1天24小时都在晃动着。

做法:有节奏的晃动对新生宝宝非常管用,会让宝宝感觉非常舒服和放松。

家长在摇晃宝宝时注意强度要适当,不能过于激烈,特别要小心宝宝的头部。

3十秒钟让宝宝从哭到笑

乘车时

A.如果小婴儿又吵又闹,不妨站到靠近车窗的地方,让小婴儿看窗外的风景。

不断移动的景物会让小婴儿感到很新鲜。

B.在小婴儿耳边轻轻说话,偶尔吹一口气。耳语是最有效的哄小婴儿的方法。

C.

小婴儿对晃动的吊环很感兴趣,如果妈妈让小婴儿抓住车中的吊环,小婴儿一定会很开心。

D.抱紧小婴儿,让他听到你的心跳声。

这会让他感到很安全,自然就快乐起来了。

E.指着车厢内的东西问小婴儿知道答案的问题,转移他的注意力。

F.

把小婴儿的鞋子脱了,将他放到自己的膝盖上,然后一次次地举起来,这种举高游戏会让小婴儿变得很开心。

G.

用手帕或者毛巾举到小婴儿触手可及的地方来回摇晃,吸引小婴儿来抓,就要抓到时妈妈赶快抽离。

H.

出门前在包里准备好一些小玩具、小画册,小婴儿一哭闹,就能派上用场了。

I.

给小婴儿一包小饼干,但是不要开封,让他自己研究一下该怎么才能吃到里面的东西。

购物时

A.

如果是小婴儿坐腻了婴儿车,妈妈可以把小婴儿从车里抱出来,玩举高游戏,或者抱着买一会儿东西。

B.在婴儿车上挂一些轻软的玩具,让小婴儿将精力放在这些小东西上。

C.把你的手机给小婴儿当作听音乐的最佳播放器吧,小心别弄丢了哦。

D.一味地买大人们的东西当然会让小婴儿厌烦,不妨带他到玩具专柜或者婴儿用品天地转换一下心情。

E.

小婴儿哭闹时,可以带他去坐商场里的电梯,小婴儿对会移动的景物总是很感兴趣的。

F.

如果是因为商场里的空气闷热让小婴儿心烦的话,不如暂时脱下他的纸尿裤,让小pp透透气,小婴儿心情自然舒畅了。

G.

拿一些有色彩鲜艳、捏起来还会发出声音的包装袋的物品塞给小婴儿,让他好好琢磨一阵子。

4宝宝爱哭闹的心理原因

宝宝感受到压力会哭闹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也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乐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当宝宝感到有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

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

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如果你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一般而言,当宝宝面临压力时:

行为方面常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

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睡眠不稳,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梦魇以至梦游等;

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

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忘事,爱胡思乱想,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等。

发现宝宝出现某些上述反应时,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

当然,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压。

5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第一类:母爱缺乏型

吴女士有一爱女叫兰兰(化名),3个月大,人家这么大的孩子总是吃了就睡,可她总是哭闹不止,即使在喂饱后也是如此,初为人母的吴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她和老公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一个月前来心理门诊咨询,经过心理医生的询问,原来这位年轻的母亲因为工作关系无法亲自照顾孩子,便在孩子未满月就为其找了个小保姆负责照料,而自己因忙于工作,无暇和孩子亲近,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

而保姆对孩子只是简单的生活上的护理,并未对孩子付出更多的关爱。

症断:经医生分析,孩子患的是母爱缺乏综合症,其哭闹是对父母对自己忽视的抗议。

对策:对这类孩子的处理是父母增加和孩子的接触,寄予孩子足够母爱和关心,让孩子有被爱和安全的感觉。

听从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后,吴女士调整了工作安排,增加了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晚上也让孩子和自己一同共寝。一个月后,孩子的无休止哭闹便停止了。

第二类:溺爱型

琼的女儿10个月大,平时由外婆带,但却特别粘自己,脾气也很大,如果不立刻满足她的需要,她会尖声大叫,若有人阻碍她做什么,她就会用手乱抓打人。

琼为此很苦恼,于是前来找心理医生为她排忧解难。

症断:心理医生经过询问了解到,孩子由外婆抚养,采用的是溺爱式喂养方法,往往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加上父母平时因为没有照顾孩子,心中存有愧疚感,所以无形中也会成为溺爱孩子的共犯。

孩子的尖声喊叫和乱抓打人是被外婆和父母强化出来的,导致最后大人都被孩子控制住了。

对策:心理医生给琼的建议是:尽量自己带孩子,如果做不到,也要让外婆对孩子有原则,

一,要给孩子制定规矩:二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三如果她尖声大叫、打人就不要满足需求,安静下来的时候再满足她。

两个月后,琼打电话给心理医生,说孩子现在已经好多了。

第三类:病后失宠型

珍的儿子快1岁了,乖巧伶俐,但近一段时间,孩子一放在床上睡觉就哭闹,夜间一定得让妈妈抱着才能睡觉,弄得父母心烦意乱、疲惫不堪。

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以为孩子身体不舒服,得了什么病,到医院儿科去检查,验尿、验血,做心电图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医生说孩子身体没问题,于是推荐到心理门诊咨询。

症断:来到心理门诊后,心理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患儿最近的情况,原来孩子在两个月前曾生过一次病,受到了大人们的特别呵护:一不舒服便抱在怀里哄逗,或举起来摇晃;对其要求也是百依百顺,那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去满足。

待孩子病愈后,孩子便不愿躺在床上,只要将之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

不仅如此,对其需要如有一点怠慢或不满足便大喊大叫,又抓又踢。

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也是被父母在其生病期间强化出来的。

对策:消除这种哭闹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行为消退法,并去除相应的强化因素,如多余的注意和过多的怀抱和摇晃等。

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孩子获得父母注意和关注的手段,或是控制父母的手段,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关注或满足,孩子的哭闹就会被强化。

反之就会被弱化,以后就不会再用哭闹来解决问题或控制父母了。

解决的方法是,父母定时把孩子放在床上,即使哭闹也坚决不予理会。

不过父母要忍住心疼才行,否则孩子一哭闹,他们就舍不得、受不了,继续强行溺爱孩子,如此孩子的哭闹便永远没有消除的可能。

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珍每晚把儿子单独放在床上便离开,无论如何哭闹也不予理睬。

一个星期后,来电话说,孩子第一天哭闹了一小时:第二天哭闹时间就明显缩短了,只哭了二十分钟;

第三天便不怎么哭了,一周后就不再哭闹了。孩子的哭闹行为得到了矫正。

◎心理医生的抚养建议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都来自父母不当的抚养方式。

3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在养育方式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敏感的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因为及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解除他的不适或痛苦会给孩子带来信任感、安全感和被爱感:

二、尽量自己带孩子,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自己的父母亲抚养,因为父爱和母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三、要做一个权威民主式的父母,不要做溺爱、忽略和专制式的父母,既要给孩子合理的原则,又要给他无条件的爱,二者缺一不可;

四、父母要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以使自己能顺应孩子的心理规律科学地养育孩子,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因自己的不当养育方式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标签:哭闹,婴儿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5.com/life/15759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