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不买东西去赶大集,这是一种生活,这也是一种心情!
我在农村的时候,特别是到了冬天的这个季节,只要有时间,都会去赶农村的大集,那个时候,别说我,就是很多人兜里也没有几个钱,一旦到了大集的日子,我们都会成群结队的去赶农村的大集,虽然兜里没有几个钱,甚至赶了一场大集连这几个钱都没舍得花掉,但是,我们依然是去时高兴,回来快乐的,当我们从农村大集的这头,走到大集的那头,再从大集的那头走回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一直都是兴致昂扬的,因为,这就是农村人的生活,这就是农村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过去农村的大集,有一四七的,有二五八的,有三六九的,周围几个农村的大集,大集的日子都是错开的,这样,你就可以在你想赶农村大集的时候,看看日历牌今天是初一还是初二还是初三,你就可以去哪个大集赶集了,去农村的大集赶大集,你可以买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生活用品,你也可以拿自己家的农副产品去卖的,那个时候去赶农村的大集,卖东西的也不收什么摊床费的,所以,农村大集上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自然而然的也就多了!
那个时候,去农村赶大集,都是十里八里的,因为没有交通工具,都是步行的,而现在,农村每一个乡镇都有一个长长的商业街的,商业街天天都是大集,也就没有什么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大集的日子了,也就是天天都是大集,天天都可以赶集了,而且现在农村的家庭里都有交通工具,摩托车,电动车,面包车,小汽车也是应有尽有,想去赶农村的大集,也就是十分二十分钟的事,不管买东西还是不买东西,去逛逛农村的大集,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享受,所以在农村,买不买东西赶大集,也是农村人一种生活的方式!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农民回答谢邀,
赶大集在农村不是太多的,一年之中1一2次吧,农民整天在忙农活,又不能外出旅游,有机会赶一次大集也是农民放松的机会,大集上卖的东西太多了,有吃的食品,有用的各种生活用品,有穿的各种衣服,鞋,帽,有生产工具,货物应有尽有,所以农民乘赶大集买上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也有的人赶大集不买什么东西,他们去凑热闹,找自己所需的信息,他们的注意放在心上,从不透路给人的,这种人很精明能干的,搜桀到好的信息他马上就动手干,别人还不知道呢。
农村大集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満满的人流,浓浓的烟火气,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资交流,还可以见识诸多的传统文化。对于整天忙碌于农事的人们,大集提供了物资交流的平台,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欣赏传统文化的场所,亲朋好友聚会的佳地。还有很多…。
县城集日是逢一.六大集,二.八小集。小时候赶大集,还记得那时候是三街六市,到处是人挤人。买货的,卖货的,各种小吃摊点,说书的,算命的,西洋景,耍猴戏,多种多样。只要是围着一群人,里边一定会有一场故事。那天我和同学随父亲去赶集,父亲拉着一车白菜,父亲到菜市场摆摊卖菜。给了我们三角另花钱,让我们转完到菜市场找他。我俩走出菜市场,又过了木货市,石货市,街边一群人正在听评书说岳全传。我们挤进去,听了半小时一场,说书人拿着盘子收费,有交的有不交的,全凭随意。听完书,又在卦摊旁看人家算卦,算得好高兴而去,算得不好,徒增烦恼。在花鸟鱼虫市我们苐一次见到了会说话的八哥,玻璃棚子里冬日盛开的鲜花。在小吃一条街,我们每人5分钱一碗大锅菜,5分线一个燒餅吃了午飯。又看了耍猴的,卖洋针的,凡是要钱的我们不看,不要钱的看看稀罕。最后用剩下的一角钱买了一本小人书大闹天宫。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赶集是历史以来的一种生活乐趣,他是集交流,买卖,.娛乐一体的集散地。有事无事逛逛也可以陶冶情操,平衡心态,似觉得有点新鲜感。[大笑][赞][玫瑰]
去凑热闹呗,顺便见一下三老四少哥们姐妹聊聊天。凡是到集上不可能一分钱不花!不买东西得吃零嘴,多少都花钱。
我邻居有老两口,大伯八十岁,大娘七十多岁。一儿一女都早已成家并在外上班,也许是工作繁忙,一年之中也难得见他们姐弟回来看望双老。老两囗平时种种菜,养一些鸡鸭等小牲畜。老伯不抽烟,不喝酒,不钓鱼,不打牌,他说打牌伤和气也从不泡茶馆。大娘大字不识一个,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和爱好了。我们这边是隔一天就是赶集日,到集上也不是很远,走路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每逢赶集天,老两口就早早起床了,大爷负责把鸡鸭的饲料弄好,大娘就做早餐。俩人把家务事搞好之后,就赶集去了。农村集市,赶集早散场也快,十点来钟,老两口就回到了家中,偶尔买点儿鱼或肉,打空手回家的时候倒是经常。每到赶集日,集市上人来人往,各种卖买的吆喝之声此起彼伏,的确闹热非凡。许多人上街的确也不是纯粹是为了买东西,主要是为了走一走,看一看,图个热闹。特别是许多中老年人,赶集是多年已经养成的习惯,不买东西也得去凑凑热闹,就是为了好耍。
农村人为什么一些人宁愿不买东西也去赶大集?赶大集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只是是为采购物品才去赶集,更主要是精神上的享受。
在八十年代,那时的娱乐一般是听听收音机,就是个收音机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整天在田地里闷着,人们总是想找个时间,找个地点萧洒一下,在远乡也只有赶大集了。
每到冬闲,每逢大集,十里八里的人们会早早地向大集赶去。先在大集上逛逛,喜欢牛羊的去逛牛肉市,喜欢猫狗的去逛猫狗市,爱吃会买肉卖鱼的市场瞅个便宜,买上一点。也有些卖些自家的东西,比如鸡,鸡蛋,也有自己做的农具,比如筐,篮呀,更多是的商贩们吆喝声。
早上花上一块钱,喝碗羊杂汤,吃一块钱的油条,填上肚子,有的去看羊抵架,有的去玩套圈,爱喝茶的早早的就坐上了茶馆,5毛钱泡碗茶,一喝几个小时,快到中午一一都回去了。有些人买点菜,割点肉,女人一般赶集不太多,要去必须是去买衣服,卖些针头线脑的等物品。
而现在赶集的人少多了,一是农村年少的大都去打工了,年纪大些的大多都在家里看看电视,泡泡茶,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好过以往,农村很多家都有冰箱,物资不在贫乏,想吃点啥家里不缺,没事了就看看电视,赶集也会觉得没啥卖,慢慢地赶集的习惯也淡了下来。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爱赶集,就是些养羊养牛的人,他们去也不是去买,也不是去卖,就是看,看看别人的牛羊和自己家养的大小一样值多少钱,看自己能赚多少钱,看这几集是涨是掉。每集必去,集集不少,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还有些爱喝酒的,爱喝茶总觉得人多喝着更香甜,可能这就是生活。
农村的一些人永远也不会改掉赶大集的习惯,对于他们来说,赶大集己有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农村,我们总能看到一大早去赶集,回来时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买就回来的人。熟人问道:“赶集咋空着手回来啊!”他却说:“就是去集上转转看看。也没有啥可买的就回来啦。不要说农村,城里人也有这种起个大早赶紧回来啥也没买的大有人在。而且一边走,一边和同行的人饶有兴趣的聊着天。”这种情况,进入阴历腊月二十,会更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呢?通过多年在农村生活和观察,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平时,有可能某些人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去赶集的。在农村,很多上年纪的人起得早,也没啥事,就出去溜达。碰到一个赶集的熟人后,熟人说:“老陈,起的早啊,没啥事,走吧,一块到集上看看。”于是老陈就跟着赶集的人就走了。有人说集市远?不远,也就是十几分钟就到了。如果远的话,他们就不会溜达着去了。别人是有备而来,或者买青菜,或者买排骨······老陈没有赶集任务,就跟着赶集人亦步亦趋,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问价格,或者跟摊主讨价还价。最后人家采购了一些东西回家,他也就跟着回来了。有人问他去干嘛?还不如在被窝多睡会觉呢。其实你想错了。因为这样的年纪的人,可以通过赶集锻炼自己的身体,愉悦自己的心情。另外还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日常用品的价格。下次来需要赶集买东西,有一个参考价格,心里有数,才不至于买到吃亏。
二、每年年关,忙着去赶集却空手而归的人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年前的集比较多,没必要那么着急赶集办年货。出来赶集就是走走看看,了解一下过年的东西都啥价位。即使当时相中了,价位自己也满意,最后和摊主扯了很多,最后还是不会买。按照摊主的说法:“过年办年货,这人就是这样,不到屎憋屁股门的时候,他就不着急。”对于赶集的人来说,慌啥哩,距离过年还有好几天。那么早置办年货,特别是糖果干果之类的东西,买的早,吃的快。图有地方放啊!
三、年关慌着赶集却不买东西的人,往往有一种持币待购的观望心理。一方面担心买早了就意味着买贵了。也有可能买晚了,物以稀为贵,买的更贵。其中的因素很多,诸如天气、东西的多少,谁也无法预测。比如到年了年关,新鲜肉不能买太早,不管它贵便宜,因为没地方放,如果过年前后的温度上来了天气暖和了,肉不好放,那么肉就会降价。如果年关最后一两个集,下起了雨雪,集市上的肉鱼、各种蔬菜都会涨价。所以,人们很纠结,只好每个集市,大家都去转一转看一看,也不花钱,就是费点时间而已。
四、还有一种赶集空手而归的人遭遇了小偷。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的集市,特别是年关,由于人多且乱,一些小偷或者说扒手混入其中伺机作案。
那时候,还没有不流行手机支付,大家赶集都是现金当面交易。这个时候,那些扒手就会在拥挤时下手把你的钱顺走。还有的小偷,不偷钱,而是把目标放在了你卖的年货上。特别是年关猪肉羊肉、牛肉很贵。买主一个不留神,说不定你刚买的牛肉,就被人偷偷拎走了。钱没了,年货也没有了,可不得空手而回啊。回到家里少不了被媳妇数落一顿,弄啥的人啊,居然会让小偷盯上。没材料货。这种情况,每年都有发生。即使现在手机支付,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谢谢邀请!仔细想想,还真有人只赶集,不买东西,而且是逢集就赶。他们为什么不买东西也要会赶集呢?
一、赶集是一种习惯。每个镇都有集市,下面有条件的村庄也有集市,它们都有各自的集市时间,每个集市都是五天逢一次集。人们都清楚的记着每个村庄集市的时间,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每逢赶集的日子,就想着去赶集。
第二、人多热闹,要的就是这种氛围。想想看,即使现在的农村生活发生了改变,但是相比城市,在农村生活还是少了很多热闹的氛围,总不能没什么事老往城里跑吧?每逢集市的时候,正好趁这个机会,缓解一下平日里单调的生活,对身心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攀比。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的人。这些人在生活中什么都要和别人比一下:你今天买双100块钱的鞋子是吧,那我明天就买双110块钱的,反正我的鞋子就要比你的贵。同样的,一些人看到别人去赶集,那自己也要去,至于到了集上买不买东西,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往往这些不买东西的人,赶集的时间都要比那些买东西的人花费的时间多,恨不得一天都呆在那。
其实不管什么原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开心就好。再说了,又没规定不买东西的人,就不能去赶集,想去就去好啦。说到这,想起了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溜溜逛逛,身体健康;不溜不逛,身体不棒!
谢二先生是农村人。小时候农村很贫瘠,农民日子过得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赶集看热闹是一件特别开心、好玩的事。
农村的集,按农历来开闭。一般一旬有四天逢集,剩下的时间都是闭集。
逢集的时候,街上到处是人,摊位上卖什么的都有。青菜、扫帚、饼干等等,你想要的,集上基本都有。当然,摊位卖的都是日常吃穿用的小东西,你要买大件,那得去商店。
以前没有超市,街上有家供销社,大件都得从那里买。像电视之类的奢侈品,供销社里不一定有,即使有,普通农民也不一定买得起。
像我们庄子,连电都没通,买电器有啥用呢?可能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了。
大家去赶集,并不一定要买东西。有时候去,纯粹就是闲逛,看到合适的东西就买,没合适的也无所谓。街上那么多人,看看人,看看稀奇东西,也算有收获了。
成年人都喜欢赶集凑热闹,孩子更不用说了。不过成年人带孩子上街,多少要破费一点,哪怕是几分钱都糖,买两块也能应付得过去孩子渴望的眼神。
现在乡镇都有农贸市场,那种在路两边摆摊的情景没有以前常见了,也没有以前热闹了。
时代的发展,会让人们在得到很多的同时,也失去很多。这是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代价。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尤其是老年人喜欢怀念过去的生活。怀念过去,不是怀念苦难,而是怀念苦中作乐的精神。
日子总是往前走的,不可能回头。有时候,前面的路看不清,往回看却很清楚。回望过去的路,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就是回忆的意义所在。
标签:大集,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