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的拼音:tíng。组词:亭历、亭台楼阁、亭亭、亭亭玉立、亭午、亭子、亭子间。
“亭”,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亭”的基本含义为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如凉亭、牡丹亭;引申含义为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如书亭、邮亭。
亭初见于金文时代,本义是古代设在道旁供旅客停留休息的处所,后来陆续在秦系简牍时代、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亭”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系简牍时代演变而来。
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特丁切。
民所安定也。亭定㬪韵。周礼。三十里有宿。郑云。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矣。百官公卿表曰。县道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后汉志曰。亭有长以禁盗贼。风俗通曰。亭、畱也。葢行旅宿会之所馆。释名曰。
亭、停也。人所停集。按云民所安定者、谓居民于是备盗贼、行旅于是止宿也。亭定韵。亭之引伸为亭止。俗乃制停渟字。依释名则汉时巳有停字。而许不收。徐氏铉云。低债价停僦伺六字皆后人所加。是也。亭有楼。故从高。从高省。丁声。特丁切。十一部。
标签: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