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导游词13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峡东西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其中东崖126块,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者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长宽有1.8—44.8平方米不等。石刻有题诗、记功、纪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今存有巨幅题记84幅(其中东崖54幅、西崖30幅)。有为庆功题刻如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7年)10月延绥镇兵备副使张在东崖上刻纪出击挞谈获胜“褚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峡”的战功,有赋诗题刻的如男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三边总督曾铣《山墩望套》诗;有铭记题刻的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巡抚王汝梅题刻的`“龙蟠虎踞”、十四年(公元1583年)兵备副使李春光题刻“万里长城”、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巡抚陈性学题刻的“雄石封关”、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巡抚刘敏宽题刻“华夷天堑”等。此外还有赞颂红石峡境地优美的如“禹迹摩崖”、“中华天柱”、“天外奇峰”、‘潮海蓬莱”、“开元图画”、“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钥”、‘雄镇三秦”、“榆关雄山”、“威震九边”等等;还有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如“还我山河”、“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清代榆林书法家陈漳所书“三山拱翠”以及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字迹苍劲。更有蒙文石刻,为红石峡摩崖石刻魂宝一绝。
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的长6米,小的不及寸方,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也颇有文采。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书写的“红石峡”三字刻镶于峡亭之上,为古迹增辉。一路细细欣赏,感慨万千:红石峡丰富多样的石刻,无愧于长城书法艺术的殿堂。
东崖
红石峡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殿宇都是悬崖上凿的石窟,约十多个。有“天门”、“地门”各一,都是隧道。“天门”从寺通至峡顶,中间有一阁叫“翠然阁”。从石崖内登台阶而上,站在峡顶俯视寺内广泽渠,只见水圃成荫、宛然如画。“地门”从寺内通到峡底榆溪河岸边,人们通行时须弯腰行走。寺内有石刻佛像,工艺精巧。峡两岸普渡桥飞架东西,势若长虹。峡内树木青翠,群花争艳,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阳西照时,如红霞冉冉升起,故名“红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名冠边塞
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因此,东西石壁题刻极多,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160多块,似一天然碑林。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者达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真是文采飞扬,堪称壮观。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也颇有文采。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书写“红石峡”三字刻镶于峡亭之上,为古迹增辉。
据统计,红石峡题刻、石匾和各类碑记共有200种之多。更有蒙文题刻,堪属一绝。它们虽久经风雨剥蚀,但其雄姿英貌经久未衰,向来被人们誉为塞上小碑林,陕北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
现代战争中的铁丝网体现了人们对某种外来危险的防卫。那么在数千年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否也采用过防御外来侵扰的防卫措施呢?回答是肯定的。
6000年以前的氏族村落中不但有这样的防卫措施,而且规模宏大。在半坡遗址的村庄周围,环绕着一条全长300米,宽6—8米、深5—6米,河底宽约千米,而且还可以看到有木柱的痕迹。类似于这种大围沟在其它一些同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除有排水、防水的作用外,它还起着避免野兽侵扰,防止各部落之间氏族成员因复仇而发生冲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极为有限,人们要生存,就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大围沟便是这一斗争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的.勤劳和勇敢。计算结果表明,半坡遗址大围沟总出土量为1.1万平方米,如果用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可载装3666辆。如此艰巨的工程却是我们的祖先在6000年前用简陋粗笨的石器工具完成,真是一大奇迹。
华山,《水经注》里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花山”,因古代“花”、“华”通用,加上当地人的口音,故称为华山。华山与华夏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据清朝学者章太炎考证,“华夏”、“中华”都是因华山得名。早在《尚书》中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记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过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数十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首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阳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凭藉大自然风云变化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神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大家赶上队伍,华山向以险要而闻名于天下,其之陡险位居五岳之首。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行过,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绝险要道。
大家看这个,这个就是华山松。华山松,雄球花黄色,基部围有数枚卵状匙形鳞片……树干可割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针叶可提炼芳香油;种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希望大家能度过愉快的一天!下次我再和大家一起旅游!
接待各人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各人先容一下!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世界闻名的古代构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返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建筑故名雁塔。因为其后又在长安荐福寺内建筑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向传播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健壮非常。塔内有楼梯,可以回旋而上。每层四周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采一清二楚。塔的底层四周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细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往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其后又颠末多次修葺。此刻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布局。每层四周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捷,气魄宏伟,是我国释教构筑艺术的精品。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湖北导游词,镶嵌着唐代闻名书法家褚遂良誊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斑纹,图案美妙,造型活跃。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镌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闻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建筑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建释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身督造的。以是大慈恩寺在中国释教史上具有异常突出的职位,一向受到海表里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对象坚持。钟、鼓是寺院的下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用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存着精细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贵重。
大雁塔东南侧,有僧人墓塔群。个中六座是清代制作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构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处所。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天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局限,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构筑。此刻大雁塔颠末修复,古塔宏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出格吸引海表里游人的游览胜地.
各人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各人可以叫我小王。很侥幸能为各人处事,本日我带各人去旅行西安城墙。
我们此刻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本上构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汗青上最闻名的城垣之一,是天下上现存局限最大、最完备的古代军事城堡防止办法。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大都被汗青的尘土掩埋。我们此刻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上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本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形状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非常健壮。
西安古城墙包罗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办法。好了,此刻让我们亲身来感觉这座科学、精密、完备的军事防止系统。
这就是我们本日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生生世世陕西人的自满,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你们要参观的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我是你们的导游,叫郑任敏,你们可以叫我郑导。我们现在正乘着车子向陕西省西安临潼区驶去,也是秦兵马俑所在的位置。在参观的时候,请你们做一位文明的游客,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秦始皇兵马俑共分成3个坑,其中1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秦俑的造型,运用了模、塑、捏、堆、贴、刻、画等7种传统的泥塑技法,把体、量、形、神、色、质等基本要素表现得淋漓尽致。秦俑不仅体态丰盈、生动逼真,而且其身上各部位都涂上了不同的色彩,显得更加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因此,有人称秦俑艺术是“三分雕塑,七分彩绘”。
秦兵马俑群里的兵马俑数不胜数,分成了好几种:
兵俑阵、跪射俑、陶马、彩绘陶俑、战车俑、牵马陶俑、彩绘车马车俑、将军俑、武士俑等。
这些兵马俑各个神态不一,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么多的'兵马俑,他们的神态没有哪两个是一样的。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风景迷人的华清池。
华清池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海拔1256米,占地面积130亩,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华清池自古就是游览沐浴胜地,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华清池作为历代帝王的离宫别苑和游览胜地,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相传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宫;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在这里简历行宫。唐代更是大兴土木,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更为豪华,并正式改名为“华清池”
今天的华清池,名山胜水更显奇葩,自然景区一分为三,:东部为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为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园林南部为文物保护区,千古流芳的骊山温泉就在于此。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华清池内又新添了中外书法碑林、梨园及其它艺术展馆。构成了集旅游、文物、园林、沐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游览场所。堪称北方皇家园林之典范。
2007年5月8日,西安市华清池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们,今天我们的华清池游览已经结束。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去秦岭太白山,如果你想这只有我们一家人去,那你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还有另外两家,如果你以为我们是是一个团,那么你又错了!因为我们没有导游,是自己规划景点,自己说了算。
我们很早就起了床,天才刚朦朦亮,我们就上车,开始长途跋涉,妈妈说:“快看外面的风景,多美呀!”我忽然想到了一首诗,“远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外面的风景太美了!清澈见底的水,棉花般的云,还有几只活泼小鹿,我照了很多照片,都舍不得走,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千丈青山趁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他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们三个小孩子比赛拍景色,谁拍的好看,最后还是我这个照相大王胜利了!
然后我们开始坐缆车了,我和哥哥还有一些人坐一起,从上向下看,笔陡的像刀切的一样,有一个小朋友有恐高症,一到缆车加速的时候就也吓得直喊叫,这样更吓坏了她的`妈妈,我们在要到的时候还给他倒计时,一下车,我的妈呀!太冷了!寒气逼人,好多人都租了棉衣。真是人间八月是火炉,太白山上寒霜降!
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地回了家,虽然有点累,但是我很快乐,再见了,太白山。
佳县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拍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对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
榆林白云山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参加白云山庙会将美不胜收,因为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相传古时有一蓬头赤脚道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白日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明,为民除疾,药到病除,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认识,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审讯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鼎力相助,于山创建庙宇,即后来山上之白云观。此山为陕北著名的道教胜地与旅游名山。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
各位游客:
大家好!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是国家是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您来到秦兵马俑,也期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玩得开心!玩得满足。
下头,我就为大家介绍秦兵马俑的概况。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兵马俑不仅仅规模宏大,并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你们看,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鶴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貌,一看就明白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您再看,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型均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还有那些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的强大力量的英雄气概。
此刻,您能够自由参观,也请您管理好自我的物品,并且注意安全!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道家胜地白云观,自从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就声名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们至今都络绎不绝。此外,白云观还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
白云山庙是一座存留完整、规制宏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堂、牌坊、亭台、通道、桥梁等,古建面积8。1万平方米。这座恢宏的古建群在平面布局上依山势渐次升高,形成三条轴线,鳞次栉比,疏密得当。主轴、次轴均采用两翼对称这一传统布局,建筑大都用木结构,并充分利用榫卯结合之木构架,种类多达20余种。建筑屋顶依照庙堂的尊卑、作用、位置等,采用了歇山、悬山、硬山、重檐等众多形制,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琉璃瓦或布瓦,产生了高低有别、主次分明、色彩缤纷的效应。屋脊兽头也形式繁多,造型优美,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珍品。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搏风击雨数百年不倾不圮。白云山出类拔萃的建筑,和谐地体现了明清营造法式,又融入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显示了历代建造师的精湛工艺水平。
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镜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20_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即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集名山道乐,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收佛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白云山道教音乐曾传播四方,誉满省城,至今这一神韵仙乐仍诵唱古观,经久不衰。
半坡博物馆,它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灞河之间,建成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反映原始社会的遗址博物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陕西半坡遗址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各位游客您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半坡博物馆,它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灞河之间,建成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反映原始社会的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一处比较完整的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这种文化遗址于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由于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彩绘陶器,因此仰韶文化也称为“彩陶文化”。现在博物馆有两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而半坡所处的灞、浐两条河流也是古代“八水绕长安”中八水的两条最重要的河流。
现在请大家看,台阶上的`那建筑便是遗址大厅,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半坡遗趾”四个醒目的大字了吧,这四个字是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如果仔细看,四个字有一个字是错误的,那就是“趾”字。按理说应该是“土”字旁,但郭老却写成“足”旁。对于这个,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郭老一时喝多手下之误;但更多的人认为郭老之所以这样写是有他的用意的,它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一步步的走向了现代。
标签:导游词,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