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五>生活百科>行草书法名家有哪些

行草书法名家有哪些

2024-06-15 13:37:21 编辑:join 浏览量:561

行草书法名家有哪些

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王宠、王衡、清朝书法家,刘墉、 翁方钢、梁同书、 王文治等……。

友问:明清行草书法名家有哪些?答多多是。如:(清)陈洪绶,吳昌硕,扬州八怪,高翔,汪士滇,李方膺,李鲜,郑板桥,石涛,张之洞等等。(明)董其昌,沈周,文徵明,唐寅被称为“四大家“等等。

以上有以诗带书,以文带书,以画带书的。还有许多。

谈到明清的行草名家,绕不过的有三个人:天才徐渭、神笔王铎、怪才何绍基。

天才徐渭

青藤老人徐渭,一生不得志,身世凄凉的他,亲手杀死妻子,又以铁钉击入双耳、以铁锤砸碎睾丸,等等,数次自杀却未遂。

奇怪的是,精神失常的他,于书法却理解得与常人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字距、行距全被打破,看起来如他的人一样,满目狼藉,但却无一笔不合笔法,整体笔墨淋漓,酣畅痛快,在书坛独树一帜。

神笔王铎

被日本人称为“后王胜前王”的王铎,对书法最大的贡献是墨法,这与生宣工艺的成熟关系重大。

所谓墨法,无非就是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运动的速度不同,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将水用到了极致,浓淡干湿燥的节奏变化极其丰富,尤其是涨墨法的发明,更是为草书创作提供了又一个方向。

怪才何绍基

憨厚的何绍基更有意思,竟然相信了包世臣臆造出的所谓“回腕法”。这种方法想想都别扭:五指环列,虎口圆平,平平地撮在笔管顶端,还着勾着手腕,唉,这是写字么,明明是在受刑!

可老何依照这种明显违背生理构造的方法,竟然真练成了一手独特的“何体”。

“何体”以颜体为根基,参以北碑的笔意,而其回腕执笔和以肘运笔的独特姿势,造就的点画末端的纤细的线条,多少又流露出王羲之的影子。

明清两代,行草大约仅此三家而已。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有人概括明代书法尚“态”,清代书法尚“质”……然而明朝一代书风,总的趋势,是继承宋元以来帖学的传统,在前期、中期、晚期各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风貌。

清代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被称为“书道中兴”的一代。从早、中、晚三个阶段来看,早期仍是帖学的天下,至中期,碑学兴起,晚期则盛行碑学,因此行草书不如明代一以贯之。

明朝前期书法,直接师承元人,以草书楷书成就较大。宋克、宋广、宋璲和沈度、沈粲被称为“三宋”、“二沈”。其中宋克尤工章草;宋广师法张旭、怀素,略变其体,笔法劲秀流畅。《草书风入松》、《临自叙帖》是他的传世佳作。

沈粲也以草书著名,行笔圆熟,与度号称“二沈”,名重翰林。传世代表作有《草书千字文》,笔势遒劲流畅,是从晋唐人书法中变化而来。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解缙,草书师怀素、张旭。《自书诗》狂草兼行书,笔势劲逸飞动,宛转流畅,变化多端,形成独特面貌。

陈献章,善草书,常以茅草自制笔作书,号称茅龙笔字。笔锋劲利刚健,别具一格。传世作品有《大头蝦说》等。

张弼,擅作狂草,学张旭、怀素,笔势迅疾,纵横跌宕,不拘绳墨。世人以为张颠复出,名声远播,为当时最流行的狂草一派,影响至明代中后期的书风。作品有草书《唐诗七律》、《千字文》能代表他书法风格。

张骏,宗法怀素,用笔多为长锋硬毫,笔墨瘦劲,使转灵变而又稳健凝重,与张弼齐名,称“二张”。有《杜诗贫交行》等作品传世。

到明代中期,书法与绘画高度融合。主要草书名手以祝允明(大草)、文徵明(小草)、王宠(章草)、丰坊为代表。其中尤祝与丰扛鼎当朝。

明宣德到成化间,盛行草书,风格纵横奔放,突破成法,被称为“狂草”,这种草书风格,代表了明前期一种书风,直到明中期还非常盛行。

明代晚期,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各有不同成就,被称为“晚明四家”。其中邢侗最擅草书,与董并称“南董北邢”。还出现了一批个性突出、风格奇倔的书家,代表人物有徐渭、黄道周、倪元璐、范允临、李流芳、赵宧光等,黄道周、倪元璐以草书笔法写篆书,称为“草篆”,赵宧光之流以草入隶称“草隶”,徐渭草书不拘法度,人称书中“散圣”等。

总的来说,明代的草书法家,为数可观。有的承元余绪,兼取宋四家,有的临《阁帖》,仍归于赵氏、鲜于、康里一路。至于晚期意在变革,然根基不足,且为时代风气所囿,终未形成流派。

明清之交,出现了一批遗民书法家傅山、王铎、朱耷、石涛。

傅山,书法艺术方面追求独特、倔强意趣。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反传统书法理论。他的书法以草写行,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笔势飞动连绵,受王铎影响较多。

朱耷,也是一位风格奇特书家。他善用秃笔、藏锋,线条粗细均匀,转折圆转,布置大小参差,偏中求正。

石涛与朱耷同为“清初四僧”之一,擅行楷,有倪瓒书貌,受郑簠影响,参以隶体,带六朝造像记笔意,“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王铎,清初一位有代表性的书家。遭时人非议,于他书名不无影响。从功力看,较傅山还要深厚些。其师承与董其昌相近,却形成迥然不同风格。董尚柔媚秀逸,王铎却“力矫积习,独标气骨”,以“苍郁雄畅”见胜。他用笔特点是执笔学米南宫,转折学“二王”,结体章法或东倒西歪,或头重脚轻,字形奇险。

这一时期的书坛,在“二王”范围内活动的帖学,达到极盛,由于康熙玄烨酷爱董其昌书法,董书遂成为一般文人的求仕捷径,变成干禄正书,风靡一时,著名书家有姜宸英、何焯、汪士鋐、笪重光、沈荃、查昇等人。

其他如普荷、龚鼎孳、查士标、方享咸、杨宾、吴雯法亦是名重一的帖学书法家。

帖学至乾隆年间,随着弘历帝对赵孟頫书法的喜爱,朝野士人亦由尚董转为崇赵,圆腴丰润的赵体取代了纤弱疏秀的董字。许多文人“争妍笔札,以邀睿赏”,遂形成了“馆阁体”书法,其代表书家有张照、董诰、汪由敦等人。北方有翁方纲、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四大家,南方有与翁、刘并称的梁同书、王文治。还有钱沣、姚鼐等人。

雍、乾年间,在钟王、颜柳、苏米、赵董等帖学笼罩下的书坛,真正另辟天地,力图闯出新路的当推“杨州八怪,其中以郑燮、金农两人为代表。他们的书法虽欠成熟,但变革的意向十分鲜明,如康有为曰:“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杨州八怪”其余诸家,书法也很奇特。如老而目瞽的汪士慎,点画纷披,散而有序的黄慎,有“右痹不仁”作书用左手的高凤翰等。

清代晚期,碑学大兴,几乎独霸书坛,宗法北碑者尤多,一时名家辈出,真、草、隶、篆诸亦各呈新意。其间以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最负盛各,于后世影响亦大。其他名家有吴熙载、杨沂孙、吴大澂、张裕钊、莫友芝、翁同龢、康有为等。

总之,明清两代书风,较之前朝更加突破个性,异采纷呈,影响直至当今。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沈周、文徵明

清朝书法家有哪些?

1、傅山(1607-1684)明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3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其书法草楷篆隶,无不精工,豪迈不羁,独辟蹊径。

2、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明朝内阁首辅大臣。

3、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人称“祝枝山”,因为右手生有六个手指,所以又号“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任过南京应天府通判,所以又有“祝京兆”之称。他的诗文书法,才气横溢

4、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也作璧),字徵明,后来又改字征仲,别号衡山, 自称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54岁时才做了个翰林院待诏的小官,诗、文、书画方面的全才。

5、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 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山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这也是个全才式的人物,诗文书画都很精通

6、徐渭

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或天池山人,晚号青峰居士,或著名水田月,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又惯世城俗。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并且懂兵法。自称“书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7、倪元璐

倪元路(1593—1643 年),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曾任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

8、王宠(1494-1533),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江苏苏州)人。

9、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10、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明清的书法家还有很多,就列举这些吧。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影子,今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聊聊明朝和清朝的书法家都有哪些?

1、董其昌。他的楷书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其代表作品有: 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

2、文征明。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世称“文衡山”,诗宗白居易、苏轼七年,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 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

3、祝允明。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朴。

4、唐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5、王宠。王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他是继文征明之后的著名书家。所写诗格调亦清隽可喜,山水画与唐寅齐名,当时称为“三绝”。

6、董鄂·铁保(1752-1824),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及两江总督,其书源墓颜真卿,专长草书,草法王羲之、怀素与刘墉、翁方纲足。也喜欢喜画梅,著有梅盒诗。

铁保以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他将旗人诗文编为《白山诗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铁保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他谪居吉林时仍勤于临墓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斋帖》。

7、刘墉(1719-1803),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擅真行书潜心六朝碑版,书名满天下。著有刘文清诗集等著作。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诗集》。

8、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

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著有《复初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复初斋诗集》42卷、《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庙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诗话》等大量金石学著作。

9、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

主要著作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

10、梁同书(1723-1815),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

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直语补正》、《日贯斋涂说》、《笔史》等。

真正顶级的是王铎。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可以进入前十名。他的书法在华人世界、在日本都享有盛名。他的字法、章法、墨法都有创新,自成一体。他留下的真迹极多。他的行草书法直追赵孟頫、米芾、颜真卿、王羲之。

1,董鄂·铁保(1752-1824),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及两江总督,其书源墓颜真卿,专长草书,草法王羲之、怀素与刘墉、翁方纲足。也喜欢喜画梅,著有梅盒诗。

铁保以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他将旗人诗文编为《白山诗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铁保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他谪居吉林时仍勤于临墓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斋帖》。

2,刘墉(1719-1803),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擅真行书潜心六朝碑版,书名满天下。著有刘文清诗集等著作。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诗集》。

3,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

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著有《复初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复初斋诗集》42卷、《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庙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诗话》等大量金石学著作。

4,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

主要著作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

5,梁同书(1723-1815),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

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直语补正》、《日贯斋涂说》、《笔史》等。

标签:行草,名家,书法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5.com/life/14976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