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上,四菜一汤的标准是怎么来的?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曾长期贫困,加上人口众多,吃饭成了大问题。熟人见面,不论何时,不论何地,第一句的问候就是:“您吃了没?”吃饭是生活的基础,吃饱了其他事情才好做;吃饭也是最大的安慰,最好的享受,亲朋好友间的请吃或吃请,就成了让人十分高兴的事。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办宴席,吃宴席,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而且互相攀比,追求丰盛、豪华,奢侈程度今非昔比。国家在此时三令五申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制止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风气,不少仁人志士也开始呼吁宴席改革。
事实上,周总理对宴席早就做出了改革。
首先,制定适当的宴席标准。特别是公款请客,不能大吃大喝。具体规定公务活动宴请宾客,一律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吃饱吃好,有益健康,不铺张,不浪费。至今,我们的国宴如国庆招待会、重大庆典宴会,领导人请客都一直坚持这种标准。
周总理以身作则,他到外地视察工作,只吃一菜一汤,而且吃得很干净,生怕吃不光浪费掉了。到工厂、农村、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经常和群众一起吃饭,一起交谈。
再者,国宴体现的是国家的形象,宴席丰富固然能体现待客热情,但是宴席水平,不在于丰盛,而在于文明。浪费并非是大方,奢侈也并非是慷慨。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不利于国家形象。即使是发达国家,他们办宴席也十分节俭大方。周总理一直提倡宴席桌上要体现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时期,也曾接待大量宾客,当时就安排吃一点小米,切忌铺张华丽、讲排场、摆阔气,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关于国宴,很多人还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首选淮扬菜?
首先是口味的限制。中国菜的麻和辣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是大忌。因此八大菜系中,主打麻辣的川菜和湘菜首先被排除,重咸重油的鲁菜、徽菜也很少出现在国宴上。其次是食材的限制,一些菜系中的葱和姜,很多国人都吃不了,更不要说外国宾客。另外,还要考虑到清真、过敏、素食这三个难题,即使是最好的联络员、最好的厨师,在国宴上做到面面俱到也是不可能的,外国人的素食种类分得很细,有麸质过敏,乳糖不耐受,甲壳类海鲜过敏,坚果过敏,豆制品过敏等。粤菜做法复杂,费时费工,原本成本就高,再加上选材被约束,名贵海鲜远超配额,所以也遗憾出局。
关于国宴,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四菜,一汤,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