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先这个人物塑造的非常好。郑耀先是幸福的,那是当他在天安门广场看到新中国国旗升起来的时候,郑耀先是可悲的,因为他为了他所依赖的信仰,他亲手“出卖了”兄弟,出卖了自己最爱的人,出卖了曾经救过他命的人。
在我看来,本剧不像是一个谍战剧,更像是一部讲述“信仰”的故事剧,全剧的核心整个都在阐述两个字:“信仰”。
甚至于这种信仰有放大到一种极端的感受。看这部剧的感受有点像我小时候看《猫和老鼠》的感觉,对国民党的同情类似于希望汤姆抓住一次杰米,所谓的同情可怜又可爱的“反派”赢一次“正派”就连身边朋友也说自己被军统的忠义圈粉了。
林桃—代表爱,女儿—代表亲情,军统兄弟—代表友情,韩冰—代表知己。
可这些人对郑耀先的感情,统统败在郑耀先的“信仰”上。信仰超越爱、超越亲情,友情。在一度看到后面,甚至有人会讨厌郑耀先。而为什么对于郑耀先这种为了信仰不顾一切的作为会甚至感到反感,我觉得可能就是导演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在唤醒当代社会人们对信仰的反思。
有人觉得在20集以后剧情拖沓,51集没有必要,我不这么认为。从军统六哥到潜入地下不能被组织证明身份,一直到大跃进文革被组织所误解,导演将人物设定的历史背景拉长到30多年,正是强调了信仰不因时间长短、时代的改变而变色。
反观当今社会,哪家那村拆迁了,一家兄弟为了一套房子争来争去;人们情感关系危机,曾经恩爱的夫妻闹离婚对付公堂翻脸不认人;为了钱人们抛弃理想,忘了有爱、有亲情可曾记得自己的信仰。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或者说中国人的信仰集中在两个字上:利益。那么,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官就是本剧强调的东西恰恰是我们身上最缺少、最容易忘记的东西。
当我看到林桃知道自己丈夫是共产党,宫墅为了六哥从香港回来,六哥为了完成组织任务可以不顾自己的女儿,看到影子本可以在完成最后一项情报时回台湾享福,却因为在他们心中兄弟义气、爱情,亲情超过了自己的信仰败给了郑耀先,我甚至心中在骂,你tm为了你的信仰竟然可以做出这种有悖于情义的事的时候,我不禁再想,那是因为我心中没有对信仰的尊重与坚持。
正如郑耀先自己不止一次说过,当他第一天做情报员的时候,他就以为自己已经死了,他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鬼,当他亲手涉及抓捕自己兄弟和爱人的时候,唯一活在世上的他心中的痛苦要比死去的这些人还要痛,而当他走到生命尽头唯一一次向组织提出要求看升国旗的时候,向国旗敬礼的那一刻,我相信他是幸福的。曾经有一部电视剧是讲杨家将,当杨家守着孤城快要城破的时候,杨业问自己儿子:“是死难还是投降更难?”,杨四郎说投降难,杨业说:“简单的事还是留给我,你去做难的事”,将军说罢引刀自尽。是的,有时候死并不是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而活着还要坚守住自己的信仰却是最难的。
《风筝》一剧多次出现郑耀先和韩冰,问自己是人是鬼?问自己或者还不如死了。如果是平常人早就因为自己的行为内心崩溃,但是这些优秀的情报员如果没有内心强大的信仰是无法坚持常人所不能接受的任务,或许我们认为他们的作为有悖于常理和人情,可是正因为这些视自己为“死人”的牺牲精神才在那个年代换得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将个人私情上升为民族大爱是需要勇气的,甚至会被人误解,甚至一辈子无人知晓,可总有人要牺牲,要为大爱牺牲。《那年花开月正圆》公子哥沈星移追了一辈子的周莹,本可以厮守到老,但是随着个人的成长,最终离开了周莹投身革命要推翻腐朽满清王朝,《风声》周迅所饰演的老鬼为保住情报出卖和栽赃自己在特务系统的同事和好姐妹,身处和平年间的我们无法理解这种为信仰认同抛弃义气亲情的我们,在革命背景下如果没有这些人的牺牲,恐怕我们自己的表达和享受个人感情的机会都没有。
当我们被爱情、友情、亲情环绕的时候,不曾想着会去背叛这些最亲近的人,甚至会认为为了这些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牺牲掉信仰是不可理喻的,这个社会不缺少赞扬爱情美好,亲情伟大的故事,却独独缺少像郑耀先一样对信仰坚持的人。
我们认为郑耀先是悲剧,那是因为我们现代人的悲剧,是没有这样的信仰。
稍微多说两句,看到有人留言讨论为了信仰该不该牺牲别的情感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信仰是个中性词,信仰极端了,就变成迷信。信仰正确与否,或者说是正常与否,取决于人们所处的时代。而我认为在上个世纪革命年代,很多革命者因为信仰牺牲很多私人的情感是被理解的,当然,如果放在现在这个时代,过分强调这种为大义牺牲个人有些极端,甚至在当今这个社会,都没有必要,没有那个土壤需要人去这么牺牲;其次,风筝一剧中,郑耀先为了信仰“背叛”友情、亲情、爱情时候是极端痛苦的,甚至他知道接受任务的这一天自己已经死了,导演并没有贬低人性对友谊、爱情、亲情,而是在强调在民族存亡危机背景下革命者对自身追求的一种“选择”,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哥为儿子选择“出卖”兄弟,宫庶为了六哥选择离开香港。只是作为不同个体对价值观追求的不同,六哥选择了信仰‘再次,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极端,非A即B,所以不用上纲上线,六哥如果只认信仰没有情谊,会有这么多人深情的爱着他,为了他牺牲生命,我想,导演要说的是不管国共,都是有自己信仰的,因为信仰不同,人生结局也不同,而结局并没有好坏之分,导演在剧中人物设定我认为是没有情感偏向的,没有说GMD就是错的,也没有说郑耀先坚持自己信仰就是赢家,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让我们重视、或者说我们应该去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我们应该去拥有信仰,而非指引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信仰。最后,有人拿本剧强调的信仰和文革对比,我认为不妥的。文革的信仰是明显极端的,而且所谓的信仰,是因为2000多年占有中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底层劳动阶级被压抑的太久,一朝掌握了权力,翻了身,对上层阶级的报复像洪水猛兽一般泛滥,滥用权力造成的后果,这与郑耀先坚持的信仰,和导演要宣传的价值观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信仰传递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不妨举一个例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何弃曹操恩义于不顾(曹操对关羽的爱不弱于刘备),曹操救了关羽,给了赤兔马,关羽杀了曹操爱将,骑着马找曹操的敌人刘备,为何千百年间,关羽的形象最突出的是忠勇二字
未删节版在49集的时候,秋荷去世,高君宝和周乔在秋荷的坟前的一段对话。
主要是高君宝说的:“向被你曾经无情伤害过的人忏悔;听说你打了你爸的耳光,那可是你爸爸;我是傻,真傻,我竟然还想着让你忏悔;你都不知道忏悔两个字怎么写,是什么意思;那些被你揭发,被你批判,被你戴上高帽子的老师,被你剃阴阳头挂黑牌的人,你有一天会出来向他们忏悔?我简直实在说疯话、梦话。
将来有一天,你也只会把责任推给某个各人;任何人都不是神仙能翻江倒海,耳提面命的操纵你,让你不再去教室读书学习,让你撕书本烧图书馆;你等着,或许有一天,你不愿看到这样一个情形,一些中国人,将一无所有,无产,无知,无情,无法,无德,无美,最后都变成无赖;睁着眼睛说瞎话,张着大嘴说屁话,昧着良心说假话,荒唐无耻到不知自己的灵魂为何物。
什么诚信廉耻,什么正义礼让,阶级斗争转为利益之争,实用主义,甚嚣尘上,没有信任,没有责任,道德沦丧,甚至贪污腐败,唯利是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都是今天大家互相揭发,互相批斗,互相出卖,人整人,人斗人的结果;你也会步入中年,到那时候都已为人母,或者是祖母,面对你的后代,你将如何叙述这段历史,会掩盖和推卸责任,成为一个不能说也说不得的人,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不去面壁思过自己的以往。
悔是自陈其罪,忏是请求别人的宽恕与原谅;忏悔的人会真正感觉别人的痛,这些痛,痛到自己的灵魂深处,这痛还是自己给别人做下的,我会等着你的忏悔!”
2.13 回家路上更
抓田湖和四哥的场景。印象中46集版有删节。这个场面真的是把我在大悲大喜中来回摇荡,一会特别想笑,一会又鼻子一酸。
先说我认为好笑的。
1.田湖说 怕死不当gmd。马小五:???我们的话你也能拿来用?
马小五此处的神情演绎的非常到位
2.马小五拿到田湖的宣传信:告山城全骨(體)同胞书…
四哥:体,告全体…
一个半吊子的形象
而让我很唏嘘感慨的则更多
1.四哥纠正马小五“全体”的读音,田湖: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们怎么能听懂我们的意思(大概是这意思
2.田湖在被抓时一直反复说 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
看了好几个答案,感觉46集版里也有这些内容。比如清明上坟、抓住宫庶等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基本上都是大幅删节的片段。
一个是赵简之触墙而死之前背诵和回忆当年的誓词。删节版给人的感觉是赵非常讲义气,为保护六哥而死,实际上他更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死。完整版的他少了那种愚忠愚孝的感觉。
四哥当年也许也有一腔革命热血,但面对自己的骨肉至亲,还是背叛了所谓的信仰。与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处我无意说孰高孰低,个人选择吧。
第二是赵简之被抓以及死后他的妻子的感慨,说赵简之抗战中没死,反而死于内战……不能不令人感慨。
与此呼应的是中统找到的曾经入缅作战的老兵准备刺杀郑,他们也是身经百战,没有死于外敌,反而死于内战。
整部剧尤其是后面三十集,几乎每集都哭过
最后一集,年老体弱的郑耀先,在文革中被迫害,又在青海隐姓埋名的生活了10年,身体都垮了,还坐着硬座到北京见老领导,一路上吃着干馍馍,腿脚不方便打热水都困难,到了北京坐在领导门口,领导出来的那一刻,曾经那么风光霸气的军统六哥晚年尽是如此凄凉,不是他没有机会选择荣华富贵,就因为心中的信仰,支撑他到最后,他知道自己可以想去哪就去哪的时候,这种对于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争取了一辈子,弥留之际,最后的心愿就是看升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想表达的真的太多了,最后一集哭成了sb
郑耀先的兄弟被逮捕枪毙,妻子自杀,女儿离开的时候,看的是最难受的。信仰和感情相冲突,坚持信仰又得忍受背叛感情的痛苦。晚年生活困苦,亲人兄弟都没了,只有一个想相伴一生的知己,最后却还是敌人。这个人的一辈子太苦了。看完风筝心里难受了好几天。
我觉得面对郑耀先时,宫庶就像一个纯真的大男孩,觉得六哥无所不能。那份纯真让我唏嘘。
被感动的的不是细节
而是这个故事人物的逐渐丰满
对同一主题的在不同情节下的反复讨论
柳云龙很有才
郑耀先抓住宫庶的时候,宫庶难以置信的看着他时
我只看了51集版本,触动我的细节有:
1、毛人凤为继续考验六哥,让他把柳真儿的骨灰撒在嘉陵江里,下一幕就是六哥坐在那个他们经常约会的西餐厅里从指甲缝里抠残余的骨灰~无法想象此时的六哥承受怎样的心理折磨.~大概撕心裂肺尚不足以形容~
2、小周乔的每一次出场都让我心酸,先是妈妈自杀了小周乔在后面边哭边喊妈妈,那么无助可怜;还有在码头偶遇父亲之后的等待,在胡同口等了一天天黑了终于撑不住睡着了,但父亲依然没来;以上都tm让我哭了,真想问问六哥“为了所谓信仰您这样值得吗?”因为我女儿现在也是4岁,就见不得孩子受罪的这种~
3、大概是28集,陈国华和钱部长审讯六哥,六哥也第一次向组织陈述“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受当时苏区保密局的派遣。。。。。”后来又说想老陆了,但老陆的遗体找不到了,请求组织找到老陆的遗体,“我尽力了,真的尽力了”“柳真儿也让我挫骨扬灰了”然后伏案大哭,三个人都哭了,这段表演太牛了,三个老戏骨投入的表演让我痛彻心扉、泪流满面~
4、还有文革中周乔给六哥那一记耳光,大概让六哥人死了一半~
以上是看完全剧后经常会想起来了的片段,其实还有很多前面好多人都说了。这部剧主基调是沉重虐心的,但也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情节,比如宫庶和助手关于内地特务生活的对话让人捧腹,六哥和韩冰的打打闹闹、教小马谈恋爱挺有意思的,这是一部柳云龙充分展示才华的电视剧,以后再想超越太难了~
最让我觉得郑耀先人性泯灭的情节就是孝安为救他而弃生的那一段,孝安要撤退回台湾,不会在山城继续作恶了,可是郑还是要献计献策,跟马小五一起射杀他。
唉,TM泪点太多了。
28集郑耀先向组织透漏自己真实身份的时候,一个人忍辱负重了那么多年,受了那么多的误解,无数次死里逃生,终于能够向组织表明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了,终于能够向组织倾诉自己的苦楚了。
34集就差一步,孝安马上就能坐上船回到台湾侍奉老母,可当他听到六哥声音,担心六哥有难时,他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把最后生的机会都放弃了,这是什么,这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情义,他,宋孝安,对得起这个义字。
49集秋荷去世后,君宝在她坟前对周乔的一番话,句句振聋发聩,直击人心,是啊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直面内心的勇气都没有。
28集这段,删减版应该好像是27集的开头。
几年来看电视剧,第一次哭的稀里哗啦的。被自己人误会这么大,却还能如此沉静,娓娓道来。
这台词这演技,百看不腻。
郑耀先对她女儿的亏欠!
可能是工作的原因,但是郑对她的女儿亏欠的太多了。
我无法理解,郑为什么就不能通过组织照顾她女儿,秋荷都典当家当了,组织呢?暗地接济一下。
以乔儿积极向上为理由,正常上学做不到吗?
最让我痛苦的是,郑耀先和韩冰"乱搞男女关系"在台上被批斗,刚好乔儿看到了,剧中,郑耀先很痛苦,似乎有千般话要说,可是无法说出口。可是你完全可以批斗结束后,过去找女儿啊。即使不解释误解,也要去和女儿说说自己如何想女儿吧,作为周至乾你去见女儿正大光明啊,如果你说因为你的身份连累女儿,完全可以通过组织解决啊,这绝不能够成为你让女儿自生自灭的理由啊。可是批斗结束后,郑耀先就嬉皮笑脸的继续和韩冰打情骂俏,还非要和韩冰拥抱,心真大啊。
乔儿母亲自杀,小乔儿追着尸体喊妈妈,爸爸不在。
郑耀先风筝身份被组织证实,化妆乞丐诱捕宫庶,女儿喊爸爸,不理,最后答应要去见女儿,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难道托人给秋荷带话,委托街道关怀一下都做不到?
小乔儿和小傻儿,郑耀先说自己身份特殊,不能够亲自联系他们。可是郑可是完全让这两个小孩自生自灭啊。
郑耀先,你让吾辈军统同仁颜面扫地
标签:风筝,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