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一带。中国自南北朝以来,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至唐宋时期达到颠峰,雅史趣事中有关赏石的佳话不胜枚举,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为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雨花石的欣赏,追求的是“意境”,所谓景外之景,图外之画,弦外之音,无论诗情、画意、神采、文韵都包涵在意境之中,这就要求收藏者要有比较高的文化品位。一般提到雨花石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南京雨花台,都以为雨花石就是产自雨花台一带,实际上这只是人们的误解。
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可供观赏。她主要产自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南京六合。雨花石以“花”为名,花而冠雨、美丽迷人。
传说:
雨花石是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混合形成的珍贵宝石,也称雨花玛瑙。据传说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南京南郊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为石,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
经地矿学家考证,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颜色和花纹,则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夹杂物而已。仔细欣赏雨花石,个中藏有山川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色彩艳丽,变化万千。人们多爱将其置于水盂中,陈设于书斋、案头,不失为高雅之物。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也可谓是历尽沧桑方显风流了。雨花石,是一种天然花玛瑙,主要出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全国最大的雨花石产地。所产雨花石之质、形、纹、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备,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美丽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收藏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古风复起,雨花石倍受国内外人士青睐,成为馈赠亲友、欣赏、收藏的珍贵礼品……雨花石为我国特有的美石,在百千种奇石中,堪称石中皇后的佼佼者。提到雨花石,先声夺人的是一则关于雨花石的神话:传说古时雨花台上有一座雨花观,雨花观中有一位雨花真人。雨花真人端庄睿智、深藏若虚,他经年静坐而绝少宣道,仿佛自己就是一部玄秘古奥的经书。一天,雨花真人开坛讲经。微言大义、悬河流水、探本溯源、咳唾成珠,品格和智慧的魅力震撼了众多百姓乃至感动了上苍诸神,欢悦之中诸神命令降下一场五彩天雨来。五彩天雨比肩接踵杂沓而下,好似一幅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米芾山水长卷。泠泠雨水敲击在雨花台上,一粒粒变成了玛瑙般的雨花石。
美丽传说
南朝梁代
南朝梁代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问及雨花石的来历,往往会听到这样的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有个叫云光的高僧在石子岗(今雨花台)设坛讲经说法,感动上苍,为之雨花,落地后便幻成了五彩缤纷的雨花石,后人将讲经处便称之为雨花台。还有不少散见于史料中的诗文称:雨花石为女娲补天的遗石。如“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孔尚任咏《六合石子》)“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战国《列子》)雨花石也五色之石也,是否就是补天的遗石呢?其实,这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不足为据。很显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学的,雨花石的历史比云光说法更加久远。云光说法与雨花石的结合源自所处年代佛教盛行的社会背景。如今时过境迁,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的情景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而云光说法这一神话传说伴随雨花石赏玩活动的延续,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北宋南宋
北宋南宋《怪石供》、《云林石谱》续写新篇章继南朝梁代“云光说法”以后,雨花石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渐次明朗起来。北宋中期,在退居江宁(今南京)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王文忠公全集》中,出现了以《雨花台》为题的诗文。北宋末年,史部侍郎卢襄正式为雨花台命名,都为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和根据。而对后世赏石产生直接、深远影响的则非苏轼莫属。他在贬谪齐安(今湖北黄州市)任上往往于江中“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既久,得二百九十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挹水注之粲然”,遂作《怪石供》、《后怪石供》,对所集之石从质、色、形、象以及陈列、鉴赏进行了极为细致生动的描述。对今之雨花石赏玩、研究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其慧眼识珠,善于发现的审美意识更令石界为之折服。正如雨花石收藏家张轮远先生所评:“苏公一履斯土,竟能独具只眼、识拔石子于庸夫俗子之手,岂非癖石子者先进乎。惟苏公虽癖好,而所得则非灵岩石”。但齐安石与雨花石乃同宗同源之物,倘不论其产地而称东坡先生为赏玩雨花石之鼻祖当受之无愧。无怪乎明人冯梦祯在赏品雨花石时也发出“恨不能起长公于九泉,与之品石耳”的感言,更有清人宋荦因景仰东坡而自号西坡,并足及黄州觅石而作《怪石赞》者。
宋代赏玩雨花石始盛,还因雨花台的修建立名而渐成江南登临胜地之故。人们于闲暇之时前往雨花台不仅可以寻古探幽,一寄情怀;返归自然,览江采风,尽享川谷之野趣;还可搜石觅宝自得其乐。加之文人墨客时以诗词歌赋竭尽文情渲染之能事,客观上提高了雨花台的知名度,带动了雨花石赏玩活动的深入。因此说,南宋绍兴年间“后东坡无几时”(张轮远语)的杜绾著就《云林石谱》,涉及六合及同类石8 种之多,从而确立了雨花石在观赏石中的历史地位,当属应运而生,是我国石史上的一大幸事。正如《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云:“若杜季阳(即杜绾)者,称之为癖灵岩石之第一人,谁曰不宜。惟灵岩石者,石中之尤物也。于宋代始著于世……兹遇季阳,当为我石庆矣”。
宋囚元使成就《江石子记》公元一二六零年,为南宋景定元年,亦元代中统元年。前者虽仍据江南一隅,但大势已去,岌岌可危,不足道矣;而后者始盛,世祖登极,欲遍告天下,遣翰林侍讲学士郝经出使南宋,却被扣而囚于真州(今仪征市)长达十五年之久。于是见识雨花石遂嗜之且为之作《江石子记》。此记几近千言,是一篇详实记叙雨花石的专文。后人所概括的质、色、形、纹在此已初见端倪。有意思的是,由于作者的背景特别,难免夹记夹议。开头言其“在仪真与山川百物隔绝”,至文章后部则由推测雨花石的形成演变、宇宙幻化、世事更迭,而至身陷囹圄,壮志难酬的无奈。故眼下只能将雨花石“姑汲新泉恣为溅弄,坐视诸山之为石子也”。纵观石史之人事,如郝经者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吧?
金元时代
金元时代,虽然手头没有更多的史料反映这百余年中雨花石史的状况,但《江石子记》可谓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也足以说明人见人爱的雨花石连身处逆境的郝经都会“如获物外之奇宝,濯之以清泉,薰之以沉烟,置之盘盂内,而弄于明月之下”,(郝经《江石子记》语)连原始人类都视如珍宝,是绝不会默默无闻沉睡百年的。
明万历年
明万历年雨花石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第一次热潮沿着石史的隧道前行,雨花石文化发展史的脉络也愈加清晰、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至明代万历年间,雨花石的赏玩活动呈现出盛况空前的热潮。首先,赏玩的人数倍增。早期南京先民们曾把雨花石作为财富的象征,到了明代,文人骚客和士大夫们则承前贤之遗风,往往以“官定旧陶,一盎清泉”陈列雨花石,作为案头清供,以求风雅,鉴赏兼得,且争相效仿,蔚然成风,一时涌现出很多藏家。如《素园石谱》作者林有麟、侨居金陵的新安别驾程克全、《醉石斋记》作者冯梦祯、六合县令米万钟、《灵岩子石记》作者姜二酉以及“时过从里中藏石诸家”。(孙国敉《灵岩石说》载)甚至波及“新都”(今北京),足见此风之劲,玩者之众也。
标签:雨花石,传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