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信息社会进入了一种快速且多元的状态,网络所催生的种种媒介形式以及媒介功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然而,在这样一个以“看”为主要获取方式的时代,对于盲人在视觉上的匮缺,互联网信息交流如何才能做到无障碍化,成了其一直以来伴随的难题。
之前南方周末有一篇《盲人“看”世界“信息无障碍化”应成App 标配》的报道,讲述的是在2017年3月20日,国内多个盲人论坛出现一份名为“视障者抵制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联名信”的签名帖,该帖未见发起者署名。该签名帖称,自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介入手机QQ、微信、滴滴、支付宝等软件后,其无障碍体验都会变得越来越差。
一个为盲人服务的公益组织却被盲人联名抵制,可见,在信息无障碍化的探索过程中,对于残障者的信息交流保障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信息无障碍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首先,对于信息无障碍化的建设具有必要性与急迫性。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共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1233万人有视力残疾。面对这样一个庞大且弱势的群体,保障其信息交流和获取的体验是我们道义上以及法律上的责任。根据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信息无障碍化为残障人群实现权利平等和融入社会的保障。然而,由于缺少细节规划,广大残障人群的信息获取与使用的正常体验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据一名互联网产品残障使用体验者透露,他平常在工作中向互联网公司反馈时,其客服会不知所云,而在他向一些媒体求助时,一些记者也会对其能否使用网络、电子产品等提出质疑。
其次,信息无障碍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信息无障碍化所针对的残障群体不仅是视障群体,还包括听障群体、读写障碍群体,其主体本身的复杂性增加了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增加了其进程难度。再加之互联网本身的更新速度以及衍生产品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同时,互联网产品生产者本身的责任意识也是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据报道,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手机App尚处在无意识做无障碍优化的阶段,真正有意识的支持无障碍的互联网公司凤毛麟角。
然而,难作为不代表无作为,现目前,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结果。
一些信息无障碍产品的开发,如盲用读屏软件,“掌上盲道”,语音沟通软件等等,体现了信息无障碍化在技术上的进步。
而在社会宣传方面,由中国残联、国家工业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举办的“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自2004年起已经举办了八届。对其信息无障碍的理念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所以,在“信息无障碍化”进程中,我们要充满希望。
信息无障碍化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状态,更是一种人们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就像腾讯志愿者协会无障碍分会会长黄希彤说的那样,“要建立一个“无障碍是互联网产品的默认选项”的价值观,像我们为人行道修建盲道一样,不是一个特殊的公益项目,而是一个标准配备。”对于盲人的信息无障碍化建设如此,对于其他群体、其他项目,也应如此。信息体验的无障碍更应拓伸到社会交流的无障碍。
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不管是购物,出行,饮食,工作或教育学习都与互联网相互关联。
但在全球范围,数以亿计的失能人群正因为视力、认知等等障碍而被信息化拒之门外,加速被社会边缘化。虽然推出了相应的无障碍信息标准,但现状却并不乐观,今年在两会上,小米CEO雷军代表对于信息无障碍的相关提案,又一次指出了目前国内对于残障人士,从法规细节到社会各方面意识层面的薄弱。
不过,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在专门开发相应的无障碍软件,比如讯飞旗下的产品,点明读屏,再加上手机上也在对无障碍功能进行优化完善,让视障人群已经能正常的使用手机,当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去跟进。
北京心智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无障碍信息化事业。“用声音塑造世界”,打造一个没有障碍,丰富多彩的全新世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觉得现在很难发展起来。基本都是市场经济,这方面市场不活跃,谁会去开发呢? 只有等技术有突破了才能有所发展。就像虚拟现实技术能实现,那不仅对盲人,还有其他残疾人都是福音。
标签:无障碍,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