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清怎么死的情况 315潜艇阜宁籍艇长蔡一清
2007年10月19日上午,黄海大浪翻涌。315艇结束全训考核返航,蔡一清与声呐班长陈晓刚从舰桥侧门,来到上甲板查看艇体被渔网钢缆剐碰情况。
突然,一个巨浪席卷而来,陈晓刚不幸落水!蔡一清眼疾手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去拉战友。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挂着保险绳的潜艇扶手栏在渔网钢缆猛烈拉扯和千钧大浪反复冲击下突然断裂,两人落入大海,转眼被大浪吞噬,壮烈牺牲。
再过11天,就是蔡一清36岁的生日了。然而,60多岁的老父母欲哭无泪:令他们骄傲的儿子再也回不来了,永远长眠在青岛崂山烈士陵园里。
尽管家里人没有透露一点点,6岁的蔡宇晨还是从他们异样的交谈中察觉到了不祥,他悄悄地对小伙伴说:“我爸爸是315艇艇长,为了救一个叔叔,他掉到海里了!”
蔡正理在青岛带孙子好几年了,但难改浓重的阜宁口音。前年的重阳节,就是2007年10月19日上午,他收到了儿子最后一条短信:“晚上回家!”当晚,全家等来的竟是难以接受的噩耗。
“我不相信我们的好艇长就这样走了!”把落水的蔡艇长抱上潜艇的闫三普告诉记者,当时他对着不省人事的艇长又捏又掐,多么希望能有奇迹发生!
朝夕相处的315艇政委高坤理解老搭档:“这样走,他没有遗憾,牺牲在他热爱的潜艇上,但是我们却有巨大的遗憾,一位优秀的潜艇指挥员过早地离我们而去。”
蔡一清的领导、老师、同学、战友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投笔从戎,更多是家庭的熏陶。他的爷爷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离休干部,在阜宁军休所长大的蔡一清,时常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所感动,逐渐形成了崇尚军人荣誉的价值观。
在蔡一清的遗物中,记者看到了一本笔记本,里面工工整整地贴着上军校时他与爷爷往来的32封书信。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教诲,真实地再现了一名老军人对后代的精心培育;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告白,折射出了他人生追求的心路历程。
1991年夏天,本可以凭着一贯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上海交大,但他却以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了海军潜艇学院的大门,并从此与潜艇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年大学三年获得“中国航海奖学金”,成为潜艇学院的唯一。第一个入党,第一个立功,毕业综合考核第一名,蔡一清在同学中那么地惹人注目!当年教过他的金继顺教授如今已是退休老人,他难忘这个优秀学员:“出类拔萃!他总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答案常常让人叹服。”
就是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在毕业时作出了令人难解的选择:放弃了免试读研究生的机会,走进了某潜艇支队狭窄的潜艇舱室。1997年,他出色的表现受到上级机关的赏识,被调任北海舰队司令部参谋。其间,独立编写了《常规潜艇军事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获得了军队的科技进步奖。然而,初露锋芒的他在机关工作了两年之后,又作出了新的选择:再回潜艇。
面对他人的不解,他说:“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实现心中的梦想,并享受追逐过程。”
为了追逐现代化潜艇之梦,蔡一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战士蒋啸峰难忘2003年的夏天。那时,蔡一清带着他们在某地接新艇。当地热得像一座火炉,艇内气温更是高达50多度。有一天,他趁着工人午休,一个人钻到舱里熟悉管路。不料,右腿被两个管子卡住了,出也出不来,进也进不去。战士发现时,他已被卡在那里两个多小时了,浑身是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他卡在那里,没有想着自己怎样出去,竟然画出了3幅完整的管路图!
过了不久,315艇首次进行快漂脱险训练,这也是北海舰队第一次进行此课目训练。作为潜艇兵,这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就是在几十米深的水下,用一个高约2米、直径不足1米的密闭装置,靠瞬间加压顶开上盖,将人弹射出去,快漂至水面。人在装置里,每两秒钟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蔡一清当时正患感冒,但他不顾战友们的劝阻,第一个钻进了黑咕隆咚的快漂筒,第一个成功地完成了脱险训练。
蔡一清就是这样,始终立足最复杂的情况,练就最过硬的本领。本来现在航海仪器很先进,但他还是要大家坚持学习最原始的导航方法。在他的航海笔记本上,详细地画着星空变化示意图,他自己总结归纳了春、夏、秋、冬四季星座辨认的各种技巧,还自编了很多简单易记的顺口溜。他这样做,就是为了一旦战时导航仪器被破坏,靠星座导航照样可以打仗。他经常讲:“训练场出人意料越多,战场意想不到越少,打赢的把握就越大。”
有一年,与外军进行联合演习,315艇担负着水下导弹发射任务。可就在发射前3分钟,导弹供电设备突然出现了故障。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这时,蔡一清跑到战位,非常镇定地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测。不到1分钟,就判明了故障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被浪打到海里死的。
标签:蔡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