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
我们不会把13岁和“抑郁症”相提并论
但就在日前
一名13岁的少女留下三行遗书后
服下96粒晕车药16粒头孢
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而此时的她
已饱受重度抑郁症折磨一月之久
一场不分年龄的“心灵感冒”
近年来,“抑郁症”、“自杀”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从明星到普通人、从成年人到青少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种“心灵感冒”。抑郁症是世界 第四大疾病 ,预计到 2020年 将成为 第二大 。
抑郁症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根据官方媒体数据显示,在中国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 1亿 ,每年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口超过了 2 0多 万 。
而近期国外一项meta分析显示,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2.6%,高达30%的青少年经历亚临床症状的抑郁情绪。
国内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约为4.8%~22.8%,其他调查则显示 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状 的流行率在 20%~44% 。
近三年来,14岁~28岁青少年的抑郁症就诊数量持续增长。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52%,2015年更比2014年增长了89%,而抑郁症已经成为继车祸之后,14-28岁人群的 第二大致死原因 。
青少年抑郁症的危害
01
成年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越高
(1)重度抑郁障碍;
(2)焦虑障碍;
(3)自杀意向和自杀尝试;
(4)非法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
02
学业成就经济状况越低
(1)较低的学位获得率;
(2)较高的社会福利援助依赖 ;
(3)较低的个人收入。
03
不利人际关系的风险越高
(1)意外怀孕;
(2)单亲;
(3)低质量的人际关系 ;
(4)高水平的冲突和暴力.
青少年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当抑郁最严重时,可导致自杀。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杀是15至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WHO,2016)。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特征
略不同于成年人的抑郁, 青少年的抑郁更具有隐蔽性 ,因此往往被低估,诊断及治疗率也相对较低。
抑郁表现有 情绪 、 思维 、 生理 、 行为 等方面:
1. 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都 情绪低落 : 青少年还可表现为 烦躁 、 易怒 ,甚至 逃学 、 离家出走 ;
2. 失去对多数活动的兴趣: 如总是抱怨身体没劲、疲乏;
3. 思维迟钝 , 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难集中: 如上课和做作业效率降低,成绩下滑;
4. 自卑 ,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如对他人评价过分 敏感 ,对即将发生的事过分 紧张 ;
5.有 自杀 、 自残 的想法或行为: 如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很丧的话“没有我,世界会更好”、“自杀并不可怕,比自杀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厌世”,或者拿刀在手腕上比划,等等;
6. 食欲不振 or 暴饮暴食 ,体重可能会显著变化;
7. 失眠 or 睡眠过度 ,青少年容易伴随 噩梦 ;
8. 常常抱怨头痛、头晕、胃痛、胸闷等 ,但经过 医学检验查不出器质性问题 :青少年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可能会借由躯体疼痛来表达心理上的痛苦;
9. 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如以前的朋友现在不怎么来往了,拒绝参加家人、朋友间的一些娱乐活动;
如果家长或监护人觉察到孩子有以上表现,请及时跟进并记录孩子的状态,可作为医生诊断的重要参考。
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
01
遗传因素
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 的 8~20倍 ,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 。 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9.7%,自幼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期同病率高达66.7%, 且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孩比男孩抑郁更易受遗传影响,青少年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于儿童。
02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儿童抑郁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无关。对于家庭关系的研究均表明儿童青少年抑郁与 父母婚姻关系破裂 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 女孩 较 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
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 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将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而给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将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概率。此外, 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
03
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抑郁有较高的 负相关 。 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差的小学生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小学生相比,更易患抑郁。抑郁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感受较低,未能发展有效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将自己认知为人际交往无能,体验着焦虑和社会拒斥感。
04
应激生活事件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促发因素主要源自于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即各种应激生活事件。如健康状况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有研究者发现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 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可能引起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
01
青少年个人方面
积极进行体育 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合理作息,这是预防抑郁的重要因素 。
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一个理解是“如果攻击向外表达,就会变成怨恨、愤怒、讽刺等;如果不向外表达,就会转而向内攻击自己,如羞耻、内疚、自嘲等。如果总是向内攻击自己,就容易发展成抑郁症”。 因此,青少年 也应该主动学着去识别和 表达自己的情绪 , 学习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和积极的归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 解压 方式,培养自信,树立高自尊,建立和维持友谊。
02
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养育者,可以在婴儿早期学习如何与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在儿童早期开始注重对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同时,父母也是孩子非常好的榜样。父母自身能够觉察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一种健康的态度去应对婚姻冲突,对婚姻有较高的满意度,以权威和民主的教养方式进行养育,允许孩子表达失败和负面情绪,建立 融洽的亲子关系 等都是青少年抑郁的保护因素。
如果父母觉得上面某些靠一己之力难以改善,我们建议有针对性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亲子、夫妻、家庭、个人成长)。
03
心理、药物治疗
如果最终确诊为抑郁症,那么就需要配合相应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已有众多实证研究表明,抑郁症可以被有效治疗。
我国对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治疗形式为: 心理治疗 和 药物治疗 。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坚持药物和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对于轻度和中度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首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对于重度抑郁症,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或者心理治疗。
04
我们每一个人
当我们在谈论如何应对抑郁的时候,是想让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更妥善的处理,帮助深陷其中的孩子和家人减少几分痛苦和无助。显然,偏见、歧视、指责或者冷漠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成为问题解决路上的绊脚石。那我们能做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选择题:你要不要试试看先放下自己对抑郁的固有观念?如果你愿意尝试,那你便可以重新理解“抑郁不是一种弱点,它不是懦弱,不是心理素质差,更不代表失败”。
当你能够以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去看待抑郁,你还能看到“ 每一个抑郁的人,都有足够的理由抑郁 ”。
致所有父母:
每个孩子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
当他们向你发出“求救”时,请一定要重视
不要有“小小孩子哪来的抑郁”这种想法
他们只是患上了“心灵感冒”
请给予他们正确的治疗和更多的关爱
因为直面抑郁症
他们需要更大的勇气
致抑郁症患者:
当阳光败给阴霾
总有人会拼命为你拨开
不管你在哪,我在哪
都请你继续爱这个世界
Please continue to love this world
来源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标签:痛心,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