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特鲁多医生,但他的墓志铭却久久流传于人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行医人。“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从医20余年,体会颇深。医学发展到今天仍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需要生命科学家去研究去探索,而不是靠医生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发病机制。医生所能做到的是对所患疾病正确的诊断,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治疗。即使现代医学检查仪器比较先进,也无法检测出机体的生理奥秘所在,所以误诊也时有发生。治疗更是如此,针对疾病的保守治疗、微创治疗、手术治疗等各种治疗效果恐怕也只有患者自己知道。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接受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的现实。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然而,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医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发生死亡或意外,往往迁怒于医生。古装电视剧里的“太医”往往是替罪羊,动不动就面临杀身之祸。名医华佗就是被曹操所杀,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医疗纠纷了。可是,对医生而言,辛辛苦苦学医五到八年(本人读到博士,不止八年),再经历五到十年的临床实践,才能独立工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干得比牛还累,起的比鸡还早,地位比小姐还低,收入比农民工还少。随叫随到,面带微笑。病看好了是应该的,因为我花了钱,病看不好你等着瞧。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西方发达国家看病,就会体验完全不一样的就诊经历,继而非常同情中国医生的现状。医疗体制的问题让中国的医生一直在默默承担一切。当今的医学水平是有限的,而患者的期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只强调医学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医学的局限性。国人对医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把对社会的不满,生活的不如意,疾病的痛苦,失去亲人的悲伤,还有命运无常的愤怒全部转嫁到医生身上了。因此,来找我看病的患友们,请把忐忑的心,放下来;请把犹豫的心,收起来;请把浮躁的心,静下来。我能做的通常只有三件事: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适当延长生命。
标签:治愈,安慰,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