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五>百科知识>干咳证治(北京中医药大学)

干咳证治(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4-05-29 02:05:02 编辑:join 浏览量:640

干咳证治(北京中医药大学)

干咳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症状之

一,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使用抗生素及止咳祛痰药疗效较差。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和吸烟等因素,干咳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

干咳一般认为多为燥胜阴虚、肺失滋养所致,但临床上还常见外邪及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原因引起,现就其证治探讨如下。

1.病在肺系①燥邪犯肺此型在秋季多见。秋主燥,肺喜润恶燥,燥邪伤肺,肺失清润,宣降失司,上逆作咳。燥与风热之邪相合为温燥,与风寒之邪相合为凉燥,温燥犯肺者症见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或咽痒,或咽干而痛,或微寒,身热,舌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凉燥犯肺者症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而干,脉浮或浮紧。

温燥犯肺治以疏风清肺、润肺止咳为法,给予桑杏汤加减,药如桑叶、桑白皮、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栀子、淡豆豉、麦冬、天花粉、梨皮等;凉燥犯肺治以疏风散寒、润肺止咳为法,给予杏苏散加减,药如杏仁、苏叶、苏梗、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陈皮等。

②阴虚肺燥此型多因诸虚劳损及热病后期,阴虚肺燥,亦可见于那些长期经清热解毒或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耗伤肺阴,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症见咳声短促,痰少或痰中带血,兼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以滋阴润肺止咳为主,治以沙参麦冬汤加减,药如南北沙参、麦冬、玉竹、甘草、天花粉、白扁豆、桑叶、百合、贝母等。若久病迁延及肾,导致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可兼见腰脊酸痛,阳兴梦遗,小便黄,大便秘,治疗以滋阴降火止咳为主,给予百合固金汤加减,药如百合、生熟地、南北沙参、麦冬、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当归等。

③肺气不足此型常因咳喘日久或脾虚气化无力。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不足,以致肃降无权,上逆作咳;甚或气不化津,聚液成痰,肺失宣发,故实则有痰而无力咯出,动则气短,或兼声音低怯,神疲,或有自汗,畏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嫩,脉虚或浮而无力。

治疗以益气固卫、降逆止咳为法,给予玉屏风散合止嗽散,药如炙黄芪、防风、白术、桔梗、甘草、白前、紫菀、荆芥、百部、炙杷叶等。若气虚日久,气损及阳,症见遇寒则咳,少痰,形寒体蜷,苔白脉紧,治疗以温阳宣肺为法,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药如炙麻黄、制附片、细辛、五味子、干姜、桂枝、白芍、紫菀、百部、炙甘草等。

2.他脏及肺①肝病及肺肝主升,肺主降,肝主疏泄,肺主治节,肝肺共司气机之升降,共主气血之调畅。若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升降失常,木叩则金鸣。此类患者咳嗽发作或加剧多与情志波动有关,女性患者又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症见呛咳少痰,阵阵加剧,胸胁胀痛,心烦,口苦,咽干,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疗以疏肝理气、肃肺降逆为法,给予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药如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甘草、苏子梗等。若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虚风上扰,摇钟而鸣者则以干咳为主,时有少量白黏痰,偶伴喘息、胸闷,胁肋隐痛,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以柔肝肃肺为法,予过敏煎加减,药用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桑叶、桑白皮、钩藤、白芍、甘草等。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多可出现上述表现。

②脾病及肺脾为后天之本,应中宫之土,为肺金之母,脾虚则运化滋生失司,母虚不能实子,脾病肺亦病。肺虚则气化肃降无权,遂作咳嗽也。

此型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症见咳声无力,干咳少痰,气短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疗以健脾止咳、培土生金为法,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如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薏仁、桔梗、苏子梗、紫菀等。

③胃气犯肺肺胃同主乎降,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或脾胃素虚,致胃失和降,上干于肺,肺气上逆作咳。此类型病人多见于胃食管返流(GFR)致咳患者,症见呛咳无痰,夜间咳甚,常伴脘腹痞满,泛酸,纳呆,苔白或黄,脉弦滑。

治疗以清热和胃,降逆止咳为法,予旋覆代赭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如旋覆花、代赭石、陈皮、清半夏、柴胡、香附、白芍、川芎等。

若无泛酸,仅见干咳、大便不通,腹胀脉实者,则可用升降散加减,药用大黄、姜黄、白僵蚕、蝉衣、全栝楼、杏仁、苏子、厚朴等,升清降浊,通腑降逆。体虚者宜缓下,药物剂量宜小,津亏者加麻仁。

④心病及肺《素问·咳论》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此型多因素有心疾,致心气不足或心血瘀阻,气机不利,心病传于肺,肺气而上逆所致。或为高血压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如洛丁新、蒙诺等)所致。多咳无定时,干咳无痰,或兼有胸痛、胸闷、憋气,或咽部不适,甚或痰中带血,舌暗脉细。治以理气活血、泻肺降逆为法,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如桃仁、杏仁、柴胡、赤芍、桑白皮、桔梗、枳壳、牛膝、丹参等。如为服用ACEI类药物所致者应加以停药,遂即渐愈。

综上所述,干咳的诊疗过程中细究病因病机,辨别所累及脏腑之病位,进行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决不可随意投以润燥养阴之药。在临床上不但应注意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象等,也应注重询问病史,参以必要的现代医学诊断手段。

首先应注意是否有异物吸入史,有紧急情况应尽快处理。应注意询问病人是否服用特殊药物(如降压药物ACEI类等),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殊家族史或吸烟史等。注意病人鼻咽部位情况。必要时可给予胸片、CT、支气管激发试验(除外咳嗽变异型哮喘)、24h食管pH值测定(明确胃食管返流)、喉镜等检查以资诊疗。

标签:证治,北京中医药大学,干咳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5.com/article/12386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