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孕妇在分娩前身体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可以了解分娩前的征兆,就可以更好地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那么分娩前有什么征兆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分娩前有什么征兆”的相关内容。
分娩前有什么征兆
分娩前兆一般会出现阵痛、落红、破水。
1、阵痛
当下腹疼痛时间的间隔由30分钟缩短为10~15 分钟时,需和医院联络再按照指示住院。
大部分的人对阵痛的认知就是[疼痛]二字,但实际上刚开始时,感觉腹部紧绷、变硬、被推挤的情况比疼痛明显。只要试着把手贴放腹部,即可感受到。
2、落红
为掺有血液的阴道分泌物。
当子宫口开始打开,包住胎儿的卵膜会有些许的剥落而出血,使得阴道分泌物带点粉红色或褐色。
有时落红之后阵痛便接踵而至,有时却要二、三天后才发生阵痛→生产。
3、破水
子宫口打开后,当胎儿做好被产出的准备时,卵膜便会破裂而流出羊水,这就是破水。因为状如温水且量多,所以与阴道分泌物可明显的区分。
通常发生于生产第二期的开头。
必须立刻住院的情况
通常生产开始的讯号顺序为2)→1)→3),但有时会略过2)而突然出现1)或3)。此时要特别注意破水,发生于子宫口全开之前为早期破水。没有阵痛也没有落红的破水则为前期破水。
不管是那种情况都必须住院,所以铺上生理棉垫后应立刻驱车前往医院,即使距离再近也不可步行前去。在车内可以浴巾铺于腰际横躺。
孕妇分娩前的征兆
1、胎动
怀孕后期因为胎儿成长迅速,羊水减少,胎儿可以活动的空间相对的减少了,所以胎动也会明显的减少了。
胎动的次数多少算是安全呢?其实目前尚无定论,因为胎动的次数因人而异,而且每个母亲的主观感受也不同。
研究显示,平均每日要花上2.7个小时才会感受到10次的胎动。因此就有专家提议,只要在2个小时内有感受到10次的胎动,就可以放宽心。或是每天固定一个时段数1个小时,如果胎动次数都在平均值内就可以放心。反之如果胎动的次数明显的增加或是减少50%以上,应速就医诊察。
2、轻松感
上腹部的压迫减轻了,这是因为胎儿头部降入骨盆腔的关系,所以感觉呼吸变得顺畅了,同时饮食的不适也改善了。
多数的初产妇(第一胎)会在36~38周之间感受到这个变化,而经产妇(非第一胎)则不一定。此时可以开始注意落红,破水或是阵痛的到来。
3、便意感
肛门不自主的想用力,有排便的感觉。对于经产妇这是很重要的征兆,因为经产妇的子宫颈在平常时已有稍许的扩张(因为被前胎撑开过),所以当明显阵痛时,子宫颈扩张的速度迅速,此时应深呼吸哈气,不要用力尽速到医院。住院的时机需要经过医师审慎的评估,而这是对临床医师在专业上和经验上的一项考验。
临床上的评估依据是综合内诊的发现,胎儿监测器上的显示数据,和产妇的主观意识。内诊主要是评估子宫颈扩张的程度,子宫颈的长度及厚度,胎位,胎头的位置(是否有下降)和是否有破水。胎儿监测器主要是记录胎儿心搏的变化和子宫收缩的频率以及压力。经产妇的主观意识是她对于子宫收缩的忍受度和便意感。曾经有过案例经产妇的主观意识比临床判断还准确,产妇虽然只觉得腰酸但是有强烈的便意感,在医师还未来得及评估前,产妇就先告诉你她要生了。
分娩过程常见的“乌龙”事
几个关于分娩的“乌龙”小故事。
透过这些故事,其他准爸爸妈妈们在莞尔一笑的同时,还可以引以为戒,有备无患。
手忙脚乱型——赶到医院却没床位
“要生了,要生了!”
凌晨3时,市民秦女士拍打着躺在身边呼呼大睡的丈夫杨先生。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刚刚从梦中惊醒的杨先生有些慌乱。
他赶紧从抽屉里翻出各种证件,急急忙忙到楼下叫来出租车,一路飞车赶到平时产检的医院。
可令夫妇俩没想到的是,医院的床位已经满了。
由于不是上班时间,不能临时加床位,秦女士夫妇只能再打车到另一家医院待产。
专家建议
可提前打电话
民医院产科助产士建议,在怀孕第9个月前,就要把分娩时需要的物品准备好,并放在家属都知道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在孕妇突然临产时手忙脚乱。
“在非正常上班时间,孕妇如果突然肚子痛,前往医院之前最好先打个电话,问清楚是否有床位,以及是否必须入院等。”
她在产科病房值夜班时,常常会看到一家几口拖着大包小包前来,但却发现没床位,于是又气呼呼地走了。
如果来医院之前能打个电话问问,便可以省下转到第二家医院的时间,避免耽误生产。
在正常上班时间来到医院,如果医院没床位,还能加床吗?
加床在产科病房是常有的事,但如果孕妇肚子痛得不规律,还是建议转到别的有床位的医院待产。
这样建议有两个原因:一是硬生生的新加床位会给孕妇带来不便,住着也不舒适;二是加床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本来医院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因此只能服务一定数量的病人。
毕竟医务人员的数量,是不会因为加床而增加的。
所以对于加床进来的孕妇,难免就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因此服务质量可能会下降。”
大大咧咧型——宫缩时仍做家务
“真的?那么快就生了?”
当助产士通过电话把好消息告诉林先生时,他还有点不太相信。
林先生把妻子送到医院之后,回家准备待产的东西。
没想到还没回到家,助产士一通电话打过来说,孩子已经出生了。
这是林先生妻子的第二胎。
因为有了头胎的经验,第二胎难免有些“疏忽大意”,他的妻子就连产检都没好好做,更别说做好分娩前的准备了。
当时妻子还在干家务,直到发现有规律的宫缩时,她手上的活还没停下。
等到宫口开得挺大了,她这才不慌不忙地把丈夫叫回家,陪自己来到医院……
来到医院时,这对准爸爸妈妈什么也没带。
专家建议
产前避免疲劳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产科副护士长刘青艳说,像这种大大咧咧的孕妇非常多,尤其是二胎的孕妇,到了妊娠末期仍不以为然,结果在临产来到医院时,身上什么都没带。
虽然很多住院的所需品都能在医院买到,但在赶往医院前,至少也要把产妇的各种证件,如就诊卡、孕妇保健手册、病历资料、化验单等带在身上。“这些资料可以让产科医生迅速地了解产妇的各方面情况,为助产做好准备。”
刘青艳提醒,产妇分娩时会消耗很大的体力,因此产妇临产前要避免疲劳,一定要吃好睡饱,不能因为是第二胎就大意。
过度紧张型——把家“搬”到医院
“水温计、纸尿裤、吸奶器、和尚服、小围嘴……”闲来无事,谢女士又把床边那个大箱子里的物品数了一遍,生怕漏掉任何一样。
谢女士和丈夫都感到奇怪:在待产房待了一个星期,怎么宝宝还没出来报到?
在这等待的一个星期里,可把谢女士的丈夫累坏了。
他在工作之余,一刻也没闲着: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陪床,时不时还要去采购妻子想到的“产房必备品”。
一个星期下来,住院时带来的一大箱东西变成了两大箱。只要妻子能想到的,他都一一买回来,箱子里甚至还有给宝宝准备的卡通玩具,仿佛把“家”搬到了医院。
专家建议
没必要过早住院待产
“我认为太早来医院待产是没什么好处的。”
有些孕妇并没有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只是因为到了预产期就来医院住院,既增多了住院费用,又累坏了家属。
据了解,预产期有一定的范围,提前10天或推后10天,都是正常现象。
不提倡早住院的原因有:首先,环境的改变会让孕妇感到不适,可能会影响饮食和睡眠,导致真正到了该进产房时却不在“最佳状态”;
其次,几个孕妈妈一起住虽然可以互相交流,但相互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大;
最后,医院里床位紧张,流动人员多,也容易导致孕妇患病。
什么时候应该到医院住院?
出现临产的征兆就必须来医院了。
如胎膜早破、有水从阴道流出、间隔5~6分钟且持续30秒左右的有规律的阵痛、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阴道流血现象等。
这类过度紧张型的准爸爸妈妈可不少,“比如有的爸爸心很细,带了很多奶粉、卡通玩具,其实都是用不上的。
因为爱婴医院提倡母乳喂养,是不给带入奶粉的。
而玩具就更没必要带了,因为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只有光感。”
分娩前物品准备
分娩时所需要的物品,在怀孕期间都要陆续准备好。
怀孕第十个月前要把这些东西收拾在一起,放在家人都知道的地方。
产妇的证件:就诊卡、孕妇保健卡、孕妇保健手册、病历资料、检查化验资料等。
产妇住院用品:面盆、脚盆、牙膏、牙刷、大小毛巾、吸管、杯子、哺乳胸罩、吸奶器、拖鞋、夜用卫生巾(最好用产妇用卫生巾或成人纸尿裤)、卫生纸、内衣、内裤、收腹带等。
另外,产妇喜爱的小零食、果汁饮料、巧克力、葡萄、红牛都是补充体力的好食品,也应准备好。
婴儿用品:内衣、外套、包布、尿布、小毛巾、围嘴、垫被、小被头等均应准备齐全。
尤其出院抱婴儿的用品必须事先包好,注意做好记号,免得家属接婴儿时准备不全。
医生提醒,准妈妈住院待产时,没必要带卡通玩具等物,其实都用不上。
以上对于分娩前有什么征兆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是否解答了你的疑问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标签:分娩,征兆,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