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引发了人们对很多观念的探讨。
其中就有“穷养儿,富养女”这一观点。
很多妈妈都感叹,一定要富养女儿,因为剧中的女主人公海藻就是被男人的豪宅、名车、高档家具、名牌化妆品等诱惑骗了,才背叛了爱自己的人和自己。
认为如果女主人公生活在富有的家庭,见过世面,经济不是那么拮据的话,就一定不会去充当遭人唾弃的“小三”角色,罗的那么悲惨的下场。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妈妈的担忧,说从女儿出生开始,做爸爸的就认为女儿一定要“富养”,给他买最好的生活用品,认为就算自己节约点,也要把她打扮的像个公主,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有优越感。说只有这样,将来才不至于被男人轻易地骗到手,而且因为“富养”,女儿的心中就一定会有自己的标准,将来肯定会找个和爸爸妈妈一样宠爱她的男人结婚,从而一生幸福。
这位妈妈总觉得这样“宠”着孩子不对,但看着女儿每天如公主般幸福的样子,又觉得这样也挺好。
直到有一天,6岁的女儿发现有个小女孩穿着和自己一样的裙子时,不高兴地发脾气,回家后竟然把自己的裙子剪成了碎条!理由就是自己从小穿的就和别人不一样,这条裙子和别人的一样,就表明这条裙子不好!
“穷养儿,富养女”是一句老话。在旧社会里原意是指无钱人家生儿子,因为儿子可以干活养家;
而有钱人家养女儿,是因为那时候所谓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必须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这样的条件在穷人家里是无法达到的。
所以就认为还是富人家里养女孩最好。这句话沿用到了今天,内容也与时俱进的演变为:儿子要穷样,是指男孩子必须要通过生活的历练,让他吃些苦,才能培养独立性、责任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男人。
而养女儿时只有尽量地满足她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她去见世面,开阔眼界,才让她有自己的品味,以后才不会受外界的诱惑而失足。
还有的妈妈爸爸认为,富养还包含让女儿无忧无虑的生活,认为只有这样她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在这里我为爸爸妈妈的这种理解感到疑惑,也为这些孩子感到忧心。穷养儿子的观点暂且先不谈,就上面富养女儿的观点,我想问问这些爸爸妈妈:养女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防止被男人骗吗?
“见过世面,开阔眼界,让她有自己的品味”就一定能抵挡外界的诱惑吗?“无忧无虑”类似真空的环境怎么去创造?它和孩子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必然的联系吗?
为了女儿能被“富养”,爸爸妈妈努力挣钱、勤俭节约,对这种愿意牺牲 一切的精神我是非常钦佩的。至于那些家中很有经济条件的,估计不想“富养”都不可能。在这里,我个人感觉“富养”绝对不是体现在物质方面的,也不应该是物质的满足带来的优越感上。
无论是“富养”还是“穷养”,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成为她自己,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的独立的人,一个能幸福快乐的去承担自己成长责任的人。
所以,在这里要不要“穷养”“富养”并不重要,而无论是男女,到底该如何“穷养”“富养”?
首先,在进行“穷养”“富养”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请爸爸妈妈先拷问一下自己的内心,要分清哪些做法是符合孩子内心发展的需要的,而有哪些做法是为了满足爸爸妈妈自己的内心需求的。比如一个2~6岁的孩子需要见多识广是他的心理需求,如果有条件在这方面“富养”,带孩子出去接触多样的环境,扩大他的见识,开阔眼界,这将为还在提供很宝贵的感性经验,会为孩子以后的认知能力水平打下很好的基础。
这种“富养”观我非常赞同,因为这是还在内心发展的需求;再比如,爸爸妈妈在物质或者衣着打扮上拼命满足孩子,初衷就是因为“我小时候就是穷过来的,什么都没尝试过,现在我有孩子了就要让她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拥有,要把她塑造成心目中的自己”的话,这就属于爸爸妈妈自己的需要了,自己的需要最好自己直接去满足,不要借用孩子。因为孩子不是爸爸妈妈的“芭比娃娃”,她更需要成为她自己。
其次,就是“富养”女儿而言,忌给女儿灌输“托付观念“。”托付“作为 一种心态,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论述,可见这种心态的影响面之广。
在如今的年代,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给另外一个人的下场是可悲的。就像《蜗居》里的女主人公海藻最终幸福了吗?
再说也没有任何男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给另外一个人永远的幸福。《蜗居》里的男主人公宋思明到死也不会想到,自己不仅给不了海藻幸福,甚至连跟了自己20年的妻子和宝贝女儿都给不了她们幸福。
所以,幸福应该是自己创造的,如果爸爸妈妈想通过”富养“女儿,来传输什么”“女人天生是被溺爱的”观念,那么不仅会毁了女儿的幸福,甚至还可能使她失去做人的快乐。
在女人不断要求平等的今天,在自己的幸福上却还持有“靠一个男人”来达到的想法,岂不是自相矛盾、自找没趣?
而反过来,一个有文化、有素养、有见地、有心理能量的女子,不仅能做到“自己宠自己”,更会博得男人自发的、心甘情愿的尊重和爱护。
记得看过这样一期谈心节目,妈妈和宝贝女儿来到现场,主要问题是:女儿谈了个男朋友,妈妈坚决让女儿和他分手,而女儿不想分手但又不忍心拒绝妈妈,矛盾之中上了访谈节目想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一般的工薪家庭,但女儿自打出生,就按这个家庭中的条件被“富养”着。到现在为止女儿26岁了,每天饭来张口不说,上班前的头发都是妈妈帮着梳好。女儿说自己到现在为止都没上街买过衣服,都是妈妈买好给她穿。爸爸妈妈看女儿到了谈朋友的阶段,就教育她说,“一定要找个非常关心自己,最自己特别好的男人”再谈。终于有了现在的这个男朋友勉强过关。
一次两人出去逛街,妈妈告诉她,“今天你最后一次考验一下你的男朋友,如果他一路抢着帮你拿包,那么他就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如果不拿,回来后就和他分手吧。”
结果是,因为女孩在那天没有买任何东西,只有自己的一个小挎包,所以男孩也没想到帮她去拎。女孩回去告诉了妈妈。妈妈认为:“包不在大还是小,连这么点小事都想不到去关心你的男人,以后能指望他怎么关心你啊,马上分手!”
而爸爸也表态说:“女儿,我们这样做完全是为你好,如果我们不把你交给一个非常好的、能给你幸福的男人,我们怎么能放心呢?”
这对父母就是在给女儿灌输和培养“托付心态”,父母把女儿托付给一个男人,而女儿也想当然地把自己托付给这个人。
除非这个男人的心理足够健康,有极大的心理能量,不然没有男人会毫无怨言地去承担另一个人的一生,让对方“依赖”一辈子。
最后,在进行“穷养”时,关键的一点是无论男女,根据他年龄段得不同,不仅要在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穷养”或“富养”,而且还要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去培养各种能力。
能否抵挡外界的诱惑,比如对待男人的诱惑,这是起码的判断力和控制力的问题;不是对方钱多钱少的问题,而且是心中对自己想要什么的价值观问题;理智上觉得不好,但情感上又无法拒绝,这是一个人的自控问题。
根据孩子内心发展的心理需要,我个人认为对待0~2岁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爸爸妈妈在爱的给予方面一定要“富养”,在物质营养反面也需要“富养”,从而培养起他们的信任能力、乐观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在比如4~6岁阶段,是孩子最依恋妈妈的时期,也被称作“恋母”时期,在这个阶段,是孩子对物质的敏感期,会形成关于钱、关于享受的初步概念,在这个时期就需要“穷”或者适当的、“隐性”的“富”,以便培养他们理财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不然孩子就会形成虚荣、没有钱的概念等不良的心态。
所以,爸爸妈妈如何正确的“穷养”“富养”,绝不仅仅是物质条件那么简单,而是应该建立在对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针对还在真正的心理需求来进行。
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更多的符合爸爸妈妈的期望和初衷,幸福快乐的承担起自己成长的重任。
(责编:苏雅婷 )
标签:要富养,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