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出现心内膜炎时,首先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试验、尿常规检查等,能对疾病做出初步的判断;
其次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CT检查等确诊疾病,明确病情的轻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当病原微生物入侵心内膜引起炎性感染时,就会出现心内膜炎,伴随着发烧、腹痛、血尿、便血、咳嗽等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脑栓塞、中毒性脑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有一定的致死风险。
所以发现异常后,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积极治疗,那么,心内膜炎怎么检查出来呢?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当出现心内膜炎时,常会出现进行性贫血的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呈阳性。
所以通过抽血检查,可以对心内膜炎做出初步的判断。
2.血培养试验
确诊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是血培养试验。
如果患者持续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时,就可以进行血培养试验,如果血培养呈阳性,就可以确诊患有这种疾病。
通过血培养还可以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的抗生素对症治疗,疗效会更好。
3.尿常规检查
患有心内膜炎时,还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所以怀疑出现这种疾病时进行尿常规检查,也能对这种疾病做出判断。
二、心电图检查
当出现心内膜炎时,心肌会出现多种病理改变,还会伴随着心律失常、房颤等症状。
这些病理性改变都可以通过心电图观察到,所以做心电图也可以确诊是否出现心内膜炎。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患有这种疾病时,心脏瓣膜上可能会出现一些赘生物,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明确的发现这些赘生物,还可以观察这些赘生物的大小、形态,瓣膜的功能、状态,了解瓣膜损害程度等,可以为心内膜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CT检查
心内膜炎严重时会出现肺栓塞、脑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当病情严重且疑似发生栓塞时,可以对相关部位进行CT检查,明确病变,并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等。
标签:心内膜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