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方1.1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
1.2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
1.3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桂枝。
1.4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人参、半夏、麦冬、粳米、甘草。
2 现代研究目前对白虎汤的研究表明,它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发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达到抗炎的目的。服食后增加了对钙的吸收,可能是白虎汤降温退热的机理之
一,因为研究表明脑内钠和钙离子浓度的比例,在调节人体体温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另白虎汤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但把白虎汤的各药研究表明石膏、粳米、甘草三药均无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惟有知母具有降糖作用,但知母配石膏后,其降血糖的作用比单用知母更有明显。说明降血糖方面,石膏有加强知母降血糖作用。
此外,知母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皮肤癣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对家兔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石膏是白虎汤中的主要药物,其退热作用除了硫酸钙以外,还与硫酸镁、硫酸铁等微元素有关。
此外,石膏中的钙离子还有止渴和利尿作用。石膏的浓度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当水温达到400C左右时,其溶解度最高,500C以上其溶解度则逐渐降低,至1000C时其溶解度最低。
以石膏不宜煎煮,而先煎、久煎之说尤不可从,以磨服或温浸液疗效最佳。
白虎加人参汤的药理研究,本方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而本方药物中只有知母、人参有降血糖作用,其用量比例5:1时降糖作用最强,但若配用石膏、粳米、甘草时,即使人参大于知母的份量比例,其降血糖的作用也十分明显,这表明在降血糖方面,人参、知母是主药,而石膏、粳米、甘草是辅药,对降血糖有协同作用。竹叶石膏汤具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较弱的利尿作用。
通过利尿参增加氯化物的排泄。
以上为本方中的主药—竹叶起主导作用。半夏有镇静、抑制呕吐中枢、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减少分泌,镇咳等作用。其毒性难溶于水,经久煎煮可被破坏。生姜虽对半夏的毒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不能消除,只有白矾才能较完全地破坏半夏的毒性。
麦冬能提高耐氧能力,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此外,麦冬尚可阻止血管内瘢痕形成的作用。3临床运用3.1 仲景运用白虎汤用于阳明病邪热炽盛而弥漫,内无实邪内阻,表现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汗出、或兼肢厥,舌红苔黄,脉洪大者。
白虎加人参汤用于阳明病邪热炽盛证,其表现多与白虎汤证同,但因津气耗伤,所以突出烦渴,欲饮水数升,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白虎加桂枝汤用于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其脉如平(不是弦象)的膈疟。以白虎汤清热保津,和胃止呕,加桂枝以解表邪,竹叶石膏汤用于热病后期,津气耗伤,胃气不和,余热未清之证。表现为发热汗多,虚羸少气,口干喜饮,气逆欲吐,心胸烦闷,或喉干呛咳,便秘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
3.2后世运用《活人书》用白虎汤加苍术,治温病气分热盛兼湿浊滞遏。《温病条辨》用白虎汤加犀角、玄参,治温毒发斑。《医学入门》用术方治时气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及小儿疱疹、瘾疹、伏热等证。《续名医类案》用本方治伏暑实热。《王氏医案三编》用本方加减治邪热内扰,血分热盛的咳嗽、鼻衄等症。《古今医案》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治疗三阳合病。证见昏热谵语,喘乏遗尿等症。《续名医类案》用本方治疗暑证。证见头痛,发热,或时烦躁,汗大出,大渴引饮等。《皇汉医学》用本方治疗消渴病。《保赤全书》治暑盛烦渴,痘出不快,又解麻痘、斑疹等热毒。《外台秘要》用竹叶石膏汤治表里虚烦不可攻者。《和剂局方》用本方治伤寒时气,表里俱虚,遍身发热,心胸烦闷,或得汗已解,内无津液,虚羸少气,胸中烦满,气逆欲吐,及诸虚烦热等。《张氏医通》用本方治上半日嗽多,证属胃中有火者。
3.3现代运用3.3.1 传染性疾病3.3.1.1 流行性感冒 本证中医辨证各有不同,但证属温热者,可用白虎汤加葛根、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若热毒较盛,症见躁扰,或狂乱谵语、吐衄血者,用白虎汤加犀角、玄参、生地等。若证兼湿邪者,可用白虎汤加苍术、黄芩、佩兰、藿香。若正虚邪实,热盛津伤者,又可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3.3.1.2 乙型脑炎 本病多属“暑温”可用白虎汤加板蓝根、银花、连翘、天竹黄,但临证又当随证加减。
据临床证实,本方中的石膏应生用,其量应重用,常用至150g以上,口渴、便秘者,宜加生大黄、枳实、大青叶或板蓝根;高热痉厥,甚或抽搐者,宜加犀角、钩藤、蝉蜕、全蝎、紫雪丹;若烦躁、谵语、狂乱者,宜加板蓝根或大青叶、黄连、生地、胆南星、安宫牛黄丸。3.3.1.3病毒性脑炎 若本病属阳明热证,可用白虎加人参汤,再加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菖蒲;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
3.3.1.4 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多为热在阳明气分,具有三红(面、颊、胸部发红),三痛(眼眶、头、腰部疼痛),此外有高热平,不恶寒,口渴喜冷饮,汗多,尿黄,舌红苔黄干燥,脉洪数等症,可用白虎汤加生地、玄参、银花、连翘、板蓝根、丹皮等。若证属正虚邪实者,亦可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而取效。
3.3.1.5 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多为邪在气分,脾胃热盛,故亦可用白虎汤治疗。若咳嗽频频,躁扰不安,心慌烦乱,面红目赤者,常为肺部出血的先兆,可再加栀子、黄芩、黄连、瓜蒌、贝母、木通、滑石、苡仁等。若合并脑部症状,舌苔黄腻者,可加苍术、川芎、羌活等。
3.3.1.6 肠伤寒 本病证多属“湿温”的范畴。若证以热化为主者,可用白虎汤,但应重用石膏(180g)。若属湿热者,可再加苍术、忍冬藤、花粉、白蔻仁等。
3.3.1.7 疟疾 若疟疾属于温疟者,症见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骨痛,口渴引饮,大便干结,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脉数,可辨为阳明热盛,可用白虎汤加减化裁(石膏、知母、苡仁、党参、常山、首乌、当归、陈皮、神曲)予发作前6小时服药。若神志昏迷者,另加犀角锉细末冲服。3.3.
1.8 暑令麻疹 麻疹发于夏至以后者,症见高热烦躁,口渴引饮,疹色红紫,舌质红绛,脉数,辨为阳明郁热,可用白虎汤加减。
但又应当根据疹期及病邪兼夹而灵活加减。若透疹期,宜加蝉蜕、浮萍、芫荽、牛蒡子;亦有加葛根、升麻、紫草者。发疹期,宜加黄连、银花;夹湿者,宜加香薷、藿香、青蒿、薄荷。若阴虚津亏者,宜加生地、沙参、石斛等。
3.3.2 内科疾病3.3.2.1 大叶性肺炎 本病若表现为胃热灼肺者,可用白虎汤。若气阴不足者,则用白虎加人参汤。若本病后期,表现气阴不足,余热未清者,则用竹叶石膏汤。
另临证要随证加减。若咳嗽胸痛者,可加贝母、杏仁、郁金、桔红。痰中带血者,可加白茅根、白芨、仙鹤草;心中烦热者,可加山栀子、淡豆豉、芦根、竹叶。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元明粉。
此外,若证重,表现为高热、烦躁、谵语、惊厥者,为邪陷心包,热入营血,故除用本方外,还应凉血、解毒、开窍,可配合犀角地黄汤或黄连解毒汤。3.3.
2.2 风湿热 本病多属中医的“热痹”,可用白虎加桂枝汤,另加蚕沙、苡仁、稀莶草、海风藤、秦艽、防风等。
若血分有热者,可再加丹皮、赤芍、知母、玄参等。若并发风湿性心脏炎者,可加银花、连翘。湿盛者,加苍术、苡仁、厚朴。热盛者,加黄连、黄柏。心前区疼痛而闷者,加瓜蒌、薤白、桃仁、丹参。心悸者,加茯苓、枣仁、远志、柏子仁等。
3.3.2.3 糖尿病 本病为中医的“消渴”范畴,其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属上、中消者,多为阳明热盛,宜用白虎汤。若兼气津已伤者用白虎加人参汤。若证属下消,以气津不足为主,阳明热邪为次者,则用竹叶石膏汤。
另临证可随症加入花粉、淮山、玄参、生地、玉米须等,疗效更佳。
3.3.2.4 尿崩症 本病症与中医下消极为相似,多为胃肾燥热,消烁津液所致,可用白虎加人参汤,加五倍子、沙参、麦冬、五味子、糯稻根等。
3.3.2.5 中暑 本病表现高热、神昏、汗多、肢厥、气促喘促、舌红、苔黄、脉洪大而芤者,多为肺胃热盛,热陷心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配合清营汤、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治疗。
3.3.2.6 肿瘤发热 本病发热,多为热毒炽盛,蕴结于阳明所致,可用白虎加人参汤,另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花粉、淮山等。
3.3.2.7 小儿夏季热 本病属暑热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若日久气津受伤重,邪热留恋者,可用竹叶石膏汤。临证中,可随证加入冬瓜汁、梨汁、荷梗、淮山、石斛等。
3.3.3 其他疾病3.3.3.1 外障赤眼 本病证多属肺胃热盛,可用白虎汤加减,如目赤甚者,加生地、玄参、丹皮、赤芍;头痛剧,烦热者,加川连、黄芩;眼睑浮肿,头痛,眼痛,伴恶寒者,加麻黄、杏仁;胞眼斑疱者,加玄参、川连、连翘、牛蒡子、升麻。
3.3.3.2 急性口腔炎 本病证属中医“口疳”、“口疮”,多为心脾积热所致,可用白虎汤合导赤散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板蓝根、花粉、青蒿、麦冬、木通、竹叶、太子参)。
3.3.3.3 牙龈炎 本病为中焦积热者多,可用白虎汤加两面针、蝉蜕、葛根、赤芍;对胃火牙痛者,可用白虎汤加升麻。
3.3.3.4 副鼻窦炎本病为中医的“鼻渊”。
若属阳明风热上乘清窍者,表现为前额、眼眶疼,鼻流浊涕,鼻塞不闻香臭,脉弦大数,可用白虎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白芷、薄荷、桑叶、菊花、川芎、苍耳子、辛夷花)。
4 按语白虎汤类方剂,向有大寒之剂之谓。但张锡纯却认为非大寒之剂也。
从本类方中的主药——石膏来看,其味辛、甘、寒,故可谓阴中含阳,既清热又能透热于外也,所以张氏体会到石膏“治湿热病之效百倍于他药也”。
但自《温病条辨》指出:“其人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不渴者”、“汗不出者”、“表不解者”不可用白虎汤以来,近人则称白虎有“四禁”、“五禁”,大大地缩小了白虎汤类的使用范围。
从仲景有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要人参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等,说明使用白虎汤应随证加减。
后世诸医家,乃至现代临床家,使用白虎汤类的方剂所治疗的病证,不胜枚举,不论其是否有“四禁”、“五禁”,亦不论
标签:汤类,白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