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立 [ zhí lì ]
1、立身正直。
《荀子·荣辱》:“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 杨倞 注:“直立,谓己直人曲。”
2、挺直站立。
《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 唐 孔颖达 疏:“如人弭手直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门前仆从,见士人过,毋论识与不识,皆起身直立;遇诸涂,皆侧立让行。”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人立直时,会有坚强安固的感觉;老年弱病,便膝屈背弯,直立不起。”
二、耸立 [ sǒng lì ]
高高地直立。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 唐 鲍溶 《玉山谣奉送王隐者》诗:“ 凤皇城 南玉山高,石脚耸立争雄豪。”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黄河 两岸耸立着万丈高山。”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四周本没有栅栏,只有成行的大树在昏暗里森然耸立。”
三、矗立 [ chù lì ]
耸立。
宋 秦观 《游汤泉记》:“自 定山 转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亘二百里,迅驰而矗立,妬危而恬壮,分秀而取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秀才》:“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而县城西北诸山,矗立檐际,朝晖夕岚,浮红歛翠。”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六:“ 巧珠奶奶 远远望见一座大建筑物,红墙黑瓦,矮墙后面有一根旗杆矗立在晚霞里。”
四、立正 [ lì zhèng ]
1、军事或体操的口令,命令队伍或个人在原地站好。
2、挺身直立以示敬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剌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刘云鹏 《柳河屯的烽火》第一章一:“ 肖旺荣 的副官歪戴着大盖帽,领着一个人来到了轿车跟前,打个立正。”
五、屹立 [ yì lì ]
高耸挺立。
唐 李荃 《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铭》:“维 恒 兮作镇壬癸,善利万物兮德配诸水,雄峯屹立而朝山逦迤。”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下临石壁,屹立万丈,真奇观也。” 清 黄遵宪 《哀旅顺》诗:“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鲁迅 《野草·一觉》:“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这些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
站立近义词:
直立、立正、矗立
【词目】
站立
【拼音】zhàn lì
【解释】以双脚为支点,全身直立的过程。
【近义词】直立。立正。矗立
【反义词】蹲坐。躺下。卧倒。坐下
【英文】Stand
【示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远远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身着一身儒雅青衣便服站立在院中。”
始终站着,永远站着
立正,肃立。
近义词, 矗立 屹立 耸立
标签:近义词,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