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说是》是我最近看的一本不错的书,对于那些钻到自己生命的恶性循环里苦苦挣扎走不出来的人,这会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就在前些天,一位女性佛友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帮她解开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当问到她到底有什么事的时候,她一开始又羞于启齿。我猜测肯定是涉及到伦理的问题了,于是我对她说,没关系,在我这里只有就事论事,我不会随便做道德评判,她才放松了下来。原来她有一个稳定的婚姻,先生是一个非常老实的人,他们有一个孩子。先生很爱她也很顾家,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以至连生活的情趣都不懂。而对于一个生性需要浪漫滋养的她来说,这种生活是不圆满的,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一位离过婚的中年男人,这个男人的成熟与情调一下子填补了她生活的空缺。于是巨大的心理挣扎就产生了,她渴望这个男性的关心,需要他靠近,但是当他靠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又让她深陷于背叛自己婚姻家庭的负罪感之中,于是他们又拉开了距离。她就在反复的这种若即若离中倍受煎熬!
由于沟通的时间也有限,我只能跟她说,你这种情况我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提供给你,但是有一部电影叫《廊桥遗梦》(她说她看过)可以参考,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也有基本类似的经历,这是人性,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假如你的先生现在跟你说,你在外面有蓝颜知己,那我也想有个红颜知己可不可以?你是否同意?假如不能同意,那说明你觉得维护这个合法的婚姻对你来说还是最重要的,那最好还是克服一下自己,像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回归家庭。
我不带评判的沟通让她比较放松和释怀,而能做到这点对我来说也不容易,在积累了一些学习和对人性的观察思考之后,其实我发现我们人生来是极不自由的!《道德经》上讲的没错,“吾有大患,惟吾有身。”当我们投胎得到这个人身,就有许多做为“人”的制约在起作用了。虽然我们貌似做什么事都是由自己在做决定,我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其实即便抛下前世的业力不说,今生的童年成长环境,原生家庭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都成为一个磨具,塑造了我们每个人的人格特性,使我们在无意识间,会做出这样的事,或那样的事!
正当我沉思人生的现像的时候,一位好朋友送了我这本《对生命说是》的书。作者是著名的灵修大师奥南朵,她跟《生命的重建》的作者路易斯.海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在童年时有过严重的心理创伤,在成年之后面对人生的起伏,她勇敢地自我面对,不断寻求自我疗愈,最后自己百炼成钢,成为了帮助别人疗愈的灵性大师。这本书从心理学上直指人心,揭示我们人生许多的不幸,都是由于小时候的遭遇让我们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心理机制,这种机制在曾经保护过我们,但长大之后却又制约了我们,但因为已固化成自己的潜意识,所以自己很难发现,也很难去纠正。但是这不代表不能改变,假如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我们的心理机制是如何产生的,并愿意下决心去克服它的软弱,我们勇敢地对生命说“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努力改造它,那就会朝好的方向去发展的!
《对生命说是》给我们指出了一些生命的现像,或者说通过心理学家观察研究之后发现的生命规律。举例来说:
有些孩子在幼儿的口欲期,妈妈因为各种原因,或者爱美,或者忙,或者其它原因,没有给孩子喂母乳。孩子小时候通过吃牛奶或其它食物养大,他们许多人因为在口欲期这个敏感期吮吸母亲乳房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许多人后来长大,就会成为烟民(吸烟就像在吮吸一样),怎么戒烟都戒不了!而更严重一点的,这个敏感期极度没被满足的,他会对女性的乳房容易产生抗奋,当他看到身材好的女人时,会比别的男人更容易激活内在的雄性荷尔蒙,然后就会失去理智做出伤害女人的事情。
有的贪官被查处之后,带出了一大串的情妇,然后办案人员发现,他搞的那么多情妇,都是不是年轻漂亮的,而是要么大多比他年长,要么也是有年纪了的成熟女人。后来研究发现,因为这官员小时候缺少母爱,当他有了权势之后,找情妇其实是为了找母爱的填补!
有的人有洁癖,其实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她)必须压抑自己的性欲,压抑久了,就转化成一种心理暗示,因为性的排泄物是脏的,只能在私密处,是见不得人的,所以心理机制上就把它转化为一种显行为,生活一切都要非常干净,因为我太爱干净了,所以那些“脏东西”不要!他(她)给自己的性压抑找到了一个合理化的借口。像红楼梦里的妙玉,她在贾府中暗恋着宝玉,但命运又让她做了一个出家人,她只好压抑自己的情感,于是,你看到的妙玉就成为一个洁癖近乎不通情理的人!
还有许多,比如说做一个悲观者,这种心理机制其实是在保护你免于失望。
性格优柔寡断,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免于承担后果,以及由于错误决定而遭受被批评的风险。
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是为了免于被别人挑剔。
自视过高甚至爱好挖苦别人,是为了保护自己免于被羞辱或感觉弱小。
有的人掌控欲特别强,要掌控每件事情,其实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脆弱,保护自己免于被嘲笑以及感觉无能为力。
有的人是工作狂,把时间挤得满满的是为了防止自己感到空虚,心闲不下来,也许是童年的孤独感造成的。
想取悦别人是为了使自己感觉被需要,保护自己免遭拒绝的恐惧或感觉自已没用。
总是保持严肃,是为了保护自己免被取笑,或者让别人对自己更认真和聆听自己说话。
有些人总喜欢帮助他人(做慈善),这是好的,但不一定是出于他真的有那么高的觉悟,而仅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免于被别人发现自己也需要被拯救而已。
当你能从一个高维度去看到人生命的这些真相之后,或许对于那些从道德和伦理上要受到批判的人,那些看起来讨厌的、丑恶的人,你会再也生不起恨意,而只剩下同情与悲悯!然后你就能理解,耶稣被迫害者钉在十字架上时,他还乞求神原谅他们,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菩萨们行愿在人间,也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那么怎么去克服我们的弱点呢,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奥南朵在《对生命说是》书中,教导了一种方法。这是古印度的静心技巧,能帮助化解我们为自己创造的界线,帮助我们的生命得到延伸!方法如下:
开始写一份列表,记录所有你确保安全的方法,所有你为自己创造的特征,在家中、工作上、运动和闲暇时,你生命中所有的情况。注意:这些是你保护自己的方式、你投射给别人的形象、你的行为习惯、你为自己创造的角色,这些都是帮助你停止被挑剔、羞辱、拒绝、受伤害和失望的保护模式。这一个全面的思考会让你对你所累积拥有的物质与财富,以及那些和你有紧密关系的人进行复盘。
当你完成清单,静坐下来并逐一去冥想,所有这些东西被溶掉、分解;所有你建立的围墙和界线,你的形象、角色、保护面具,想象它们全部消失!
慢慢地进行。这是一个古印度的静心技巧。
当清单上每一项都没有遗漏地完成了,那么试着感觉活力再次到来。想象你站在一个广阔的天空下,沐浴在风雨中,你只是这存在的一部分。感觉你处在你的心中,扩展开来,你变得无限.而且扩展到整个宇宙(可以播放有助于这个静心冥想的优美音乐)。
当你感觉到无助,生命仿佛陷入到挣脱不开的恶性循环的时候,或者当你意识到你需要去改变自己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哪怕你已有了自己的信仰,有了先入为主的教条在脑子里,用开放的心态,运用没有宗教色彩的心理学工具,也是对信仰有益的辅助。有一些心理创伤严重的人,在佛教里找到了慰藉,然后就拼命诵经念佛地修行,但为什么到了爆发烦恼时烦恼一点都没减少呢?因为有问题的心理机制一点都没被清除,只是被暂时回避掉而已,潜伏的烦恼总会很容易被重新激活。所以,不要回避今生的心理弱点,直面它,疗愈它,不然所谓的修行,就总会火烧功德林,事倍功半!愿我们都能走好这一生!
标签: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