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五>百科问答>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

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

2024-07-10 23:12:26 编辑:join 浏览量:569

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

(一)鼻病毒(rhinoviruses)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群(picorna-viruses)的一个属(subgroup),为无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30nm,耐乙醚而不耐酸,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三天,根据血清中和试验已有120个以上的血清株,而正式命名者已有89株,以双倍体细胞33℃旋转条件下培养生长最佳,在-70℃时能长期生存,在4℃也能生存数周,而56℃加热30分钟即能灭活。

鼻病毒是人类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国外统计占成人感冒的15%~40%,在1973年北京等地成人感冒和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中,病毒感染占首位。儿童发病率比成人高。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末春初为多。由于鼻病毒的抗原性不断变异,新型不断发生,故易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毒株可同时在人群中流行。

感染系通过人与人接触,或与物品接触,经鼻粘膜或眼结膜感染。

(二)冠状病毒(cornavirus)系1968年从感冒病人中分离而得,属冠状病毒群,为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对乙醚和酸均敏感,直径为80~150nm,有独特的棒状囊膜粒(peplomers)自包囊凸出,在细胞质内增殖,通过胞质网出芽而成熟。

至少有3株(B814、229E和OC43)能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其中229E和OC43是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在成人普通感冒中约占10%~20%,偶尔也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

本组病毒很难培养,病原学诊断依靠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229E、OC43)、血凝抑制试验(OC43)、ELISA(229E)、RIA(OC43)等。

(三)流行性感冒病毒见“流行性感冒”。

(四)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virus)本病毒于1953年从日本仙台一名死于肺炎的患儿肺液中首次分离出,当时命名为仙台病毒,由于许多特性与流感不同,以后又陆续分离到其他毒株,故命名为副流感病毒。

本组病毒是副粘液病毒属(paramyxovirus),系带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0~300nm,目前已有

1、2、3、4四个血清型,4型又可分为A、B两个亚型,在原代猴肾细胞或原代人胚肾细胞培养中可分离到本病毒。副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和溶血素,后者有溶细胞作用,能溶解某些动物的红细胞,有溶细胞作用,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

前者则能凝集某些哺乳类和禽类的红细胞。

副流感病毒感染仅侵犯呼吸道的表层组织,在上皮细胞中增殖,所致的免疫反应不牢固易再次感染,成人中通常引起轻型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病情重,表现为急性阻塞性喉-支气管-气管炎和肺炎。

上海市儿童血清学调查发现4岁儿童对副流感

1、2、3、4B型抗体阳性率已达85%~90%,至5岁时高达90%~100%。

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并不少见,仅次于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潜伏期为2~7天,发病1周内均能分离到病毒,也可应用IFT、RIA和EIISA等方法测得早期抗原,阳性率为75%~95%,目前可采用点杂交或多聚酶腱反应测定抗原。由于存在交义反应(4型与腮腺炎病毒)、及重复感染的存在故血清学试验都不采用。

(五)腺病毒(adenovirus)系1953年用人增殖体细胞培养分离而得,为无包膜、核内复制的双股DNA病毒,直径为70~90nm,呈20面体对称,-20℃低温下较稳定。

在人类已分离出41个血清株,尚有较多的中间株,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类型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膀胱炎、脑炎、角膜炎、腹泻等。本组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经飞沫、家俱、污染游泳池水或移植的脏器传播。潜伏期为2~14天。可从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眼拭、咽拭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也可采用IFT、RIA或ELISA等方法测定病毒抗原作出快速诊断,在病毒分离阳性的病人中阳性率为60%~65%,在感染后7天可出现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抗体可明确诊断。

(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于1950年首先从实验室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猩猩中分离而得,是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20~200nm,属于副粘病毒科的肺病毒属(Pneu-movirus),仅有1个血清型。

本病毒极不稳定,在室温下2天内效价下降100倍,在4℃冰箱内4~6天效价下降100倍,是下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肺炎)的病原体,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为多见。发病机理不明,婴幼儿即使有来自机体的中和抗体,感染后也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重复感染较常见。

儿童或成人中虽有中和抗体,也不能防止疾病发生,如呼吸道局部存在IgA抗体,可防止感染,但一般幼儿呼吸道局部缺乏IgA抗体,感染早期IgA有部分升高而到晚期则逐步下降,故易引起重复感染。

成人感染后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疾病,但也能引起老年人肺炎等严重疾患。

本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起病3~5天内可分离到病毒,一般采用人类细胞、双倍体细胞或原代猴肾细胞等培养进行病毒分离,也可用ELISA和IFT方法来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抗原,在病毒分离证实的病例中阳性率达85%~90%。可用血清学检查鼻咽分泌物中特异性IgA作疾病早期诊断,但早期特异性IgM升高不宜作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七)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clae)的肠道病毒属,无包膜、耐乙醚、直径为20~30nm的RNA病毒,本组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柯萨奇病毒(A组24个型、B组6个型)与埃可病毒(34个型)共计67个型,其中主要的病毒是柯萨奇A2

1、B3与埃可11、

9、20等型。

此外,肠道病毒68~71型中68型,也能引起呼吸道疾病。

(八)其它病毒如呼肠病毒1~3型、单纯疱疹I型病毒和EB病毒能引起上感、咽炎;麻疹、风疹和水痘在出疹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腮腺炎病毒感染在产生典型临床表现前也有上感症状。

标签:呼吸道,病毒,几种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5.com/answer/15574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