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的问题吧,当时摄影刚起步,很多照片不好看。但也有很多好看的照片,《lens·视觉》里有一张袁世凯的女儿坐在椅子上低头的照片,就非常古典美,非常气质美。拍晚清的国外摄影师有苏格兰人约翰·汤姆生、荷兰女摄影师( http:// bbs.shzhidao.cn/thread- 221991-1-1.html )、( http:// bbs.dahe.cn/read-htm-ti d-7068084-fpage-4-page-1.htm )等几位。
另外,也确实有不事修饰、病怏怏、多为身在底层的人等原因。留下的很多都是国外摄影师的作品,他们选取的角度,不是美就是新鲜,很容易去拍各种病人怪人。那时候中国人的营养差,多病。曾经在杨念群主编的《新史学》某期中看到,晚清广州有位外国画家,如实画了很多生有恶疾的人,身上长几十斤重大瘤子的人比比皆是。
随便答答,前一阵在参观老宅子看老照片的时候也和同学探讨这个问题来着。
1.那会儿的人对照相机应该比较 陌生 吧,面对这样的一个机器,应该是又新奇又害怕的心情吧。想到有些偏远国家的居民看到摄影师拿相机照自己担心会把魂魄勾走,有时候对于新鲜事物的 恐惧 应该会大于好奇吧。所以表情狰狞了点。
2.再说大多数人不仅是没见过相机, 照相的经验 也不曾有过,被拍照的机会极少,或者只是不经意间被人拍到,肯定不知道怎么表现自己才是最好的。而且以前照个像多难的,有一张就很珍贵了,不像现在照的不好还可以重来或者删掉。现在的孩纸们多会摆姿势啊,各种漂浮人啊,小清新啊,2B照啊。由此联想到镜子(即可以让人看到自己并且调整自己形象的物品),镜子现在多普及的,大家经常站在镜子前摆弄自己的造型,或者拿手机自拍什么的,对自己形象的改善程度应该远远超出过去。铜镜虽有可是清晰程度并不比现在啊,顺便搜索了下镜子的历史( http:// zhidao.baidu.com/questi on/318812742.html )。没有照相经验这事还是挺影响效果的,想想自己小时候被老娘拉去照相馆照生日照那个不自然啊,都不知道改怎么笑好了,每次出来都挺奇怪的表情,有时候眼睛还不看镜头。(也许是我是个内敛放不开的孩纸吧)
3.还有的照片大多给我的感觉是 冷漠 ,就是有些拍生活平民的照片,就是那种表情看起来有点吓人,这应该和生活环境有关吧,当时的生活环境并不好,人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好,所以时间长了自然会有那种表情, 境由心生 吧。
4.还有部分照片让我觉得是 拍照者 的问题,有时候相机就像摄像者的嘴巴,你想表达什么就会关注什么,就会拍下相应的风景,有些给中国人拍照的老外是出于怎样的 目的和动机 拍下这些照片的呢?只是想记录还是有其他目的,这些都很关键。说得夸张点,如果是想表现当时中国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会不会就刻意照些苦难的照片,如果拍照者本身有优越感的话。
目前的想法,只是自已猜测的而已,各位随便看看。
觉得光绪长得挺不错的。虽然只留下了画像石到底也当符合真人的八分。
你你再去看德龄写的回忆录记载的关系的容貌。忧郁,清贵,文雅
单纯觉得光绪长得还不错……
摄影技术当时的审美化妆水平
我觉得化妆是重点
如果你是说皇宫里那些女人,那应该是长得丑。都是皇太后和太监的审美观选出来的。
首先是摄影技术的落后,其次当时的审美与现在不同,所以妆容方面我们会觉得很奇怪,尤其涂在嘴唇和面部的,尤为夸张,必然会觉得丑
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再者,当时的铜镜照出来的人很不清楚,这样就导致了当时的美,不会像现在这样,没有最美,只有更美。还有就是,照片也很少,是很少的一部分。
满洲的衣服,什么人穿上去,全是这个赶脚的丑。。。。。
慈禧太后长得不错,你我到了那个年纪,用那种相机,估计更难看
标签:当时,审美观,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