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五>百科问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24-06-26 16:08:11 编辑:join 浏览量:610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形成多元治理结构;要把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让法治在规范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生长的力量竞相迸发,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安全和谐。

社会治理主要是党委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以法律、行政、道德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创新社会治理理念,重点解决治理为了谁的问题。2。强化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解决过度治理与治理空白的问题。

3。建好社会组织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解决社会治理无资源的问题。4。建好社区平台,健全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5。广泛动员吸引民众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广泛动员和组织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引导公民认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把权利、责任与义务统一起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以社会为本位、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新理念,要创造活力与稳定之间的新平衡,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新关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n 第一,稳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全国直接登记社会组织3万多个。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了全国性社会团体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审批。多数省份非公募基金会登记权限下放到了县级、异地商会登记权限下放到了地市级。

试点建立分层分级的社会组织税收优惠制度,首次将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税收优惠范围。制定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全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448个,直接帮扶孤残老人、贫困人群等群众235万人。出台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建设等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制度,结合年检与抽查审计,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

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开展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建、基金会“爱心洒天山”援疆等活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年社会组织共吸纳就业人数700余万人,服务惠及数千万人,向党政机关提供各类政策建议数万条。

第二,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多地制定(修订)村委会组织法选举办法或实施办法,依法有序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探索城乡基层民主协商和流动人口民主权利保障的方式方法,创新推进基层民主治理路径。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鼓励地方立足实情改革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的基层治理模式。

加强社区减负增效,健全社区工作者选拔、管理、培训等机制。建立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制定发布《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基本规范》,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智慧社区建设。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就业、社保、卫生、文体和日间照料等便民利民服务。

第三,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出台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制度,制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行业标准,全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近20亿元。加强社工服务平台和职业队伍建设,全国已有民办专业社工服务机构3300余家,开发社工专业岗位11万余个,累计持证社会工作者15。

9万人。确定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示范社区和示范单位,引领各地深入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深入实施社工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以农村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为重点,建构农村社会关爱服务网络,主动回应社会需求,开展专业社工服务。统筹跨省社工专业力量,帮助鲁甸地震灾区建立本地化、可持续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为灾区群众提供哀伤辅导、心理抚慰、社区重建等服务。

推广应用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注册登记、项目发布和服务记录,系统注册志愿者160多万人,全国志愿服务组织(站点)21万个,常年参与志愿服务人数6500多万人。鼓励地方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将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建,引导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

第四,有效强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新疆于田、云南鲁甸等地震和超强台风“威马逊”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年共启动救灾预警响应3次、救灾应急响应28次,安置紧急转移群众700万人次,救助受灾群众7500万人次,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制定出台《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修订完善《救灾应急工作规程》、《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提升了救灾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巨灾保险。建立社会组织参与鲁甸地震救灾服务平台,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工作。

建立跨部门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社区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案演练等工作。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扎实做好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和援助西非国家抗击疫情工作。有效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疫情,做好云南鲁甸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

第五,探索深化社会综合治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坚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社区协商相结合,深入排查化解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全年群体性事件数量同比下降21。

1%。改革信访制度,建立非正常上访联动处理机制,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进京正常上访和非正常上访实现“双下降”。推行“阳光信访”和网络投诉,引导群众变走访为网访。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1 1”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扩大援助范围,为低保群体、低收入群体和特殊案件当事人切实提供法律援助。

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的街面、社区救助保护力度,深化教育矫治、回归安置等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暴力庇护服务,全国200多个城市设立家庭暴力庇护中心,有效保障了未成年人和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六,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警务部署,强化显性用警,实施常态化巡逻和动中备勤、动态巡控,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坚持打防结合,强化预警,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妥善处置系列暴恐案事件,依法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和严重暴力恐怖犯罪,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组织开展治爆缉枪、打黑除恶、禁毒扫黄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打击整治行动,全年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6%。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深入开展火灾、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以及建筑施工等安全整治行动,全国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和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持续下降。

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着力治理“餐桌污染”,依法取缔无证经营6000余户,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7万件,食品药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打击整治网络造谣炒作,推动网络诚信等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环境,维护了网络安全。

标签:治理,创新,加强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五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5.com/answer/102156.html
热门文章